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考古发现 > 探究良渚古城崛起之谜

探究良渚古城崛起之谜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位于浙江省瓶窑镇的良渚古城有两种不同走向的建筑基础排列,古城外围有大型原始土坝相佐,古城位置受制于原始的3米高度地形。研究成果展示了古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依存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古城乃至我国史前古城的起源和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探究良渚古城崛起之谜

这篇名为“长江三角洲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起和环境地学的意义”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5期,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联袂完成。作者为:张立、陈中原、刘演、吴健平。

良渚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古老文化,前后延续了约1千年。良渚古城一直有诸多谜团未解开。良渚古城的建筑规模到底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是如何变化的?它为什么会在杭州湾平原上崛起?揭示其神秘面纱并探讨其与环境地学的相互关系,对探索目前知之甚少的此类雏形古城的细节,研究中国城市起源进而指导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借助遥感、GIS技术和环境地学等科学手段,揭示和探讨了古城结构分期特征、古城空间扩展的发展趋势、三角洲岸线演化对古城扩展的关系以及古城的环境地学和文化内涵[图1]。研究认为,随着大量的长江和钱塘江沉积物堆积,岸线快速东进,大片潮滩湿地不断成陆,全新世晚期的岸线已远在古城东部,适宜良渚古城建筑。良渚古城当时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原始土坝兼具水坝功能,可能是尚未完成的城廓雏形。研究还认为良渚古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在适应自然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是一个不断利用和破坏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历程。

此研究是遥感考古和环境考古结合的一次新尝试,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三角洲地区古城系统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丰富了史前人类社会与地学环境相互依存的理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