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民间故事 > 随候明月珠的传说(上)

随候明月珠的传说(上)

推荐人:wangyuanhua 来源: 阅读: 6.42K 次

随珠和璧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件著名宝物。((淮南子))记载:“随候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旧辞海随和条目注释:“随候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我们日常用的“随珠和璧”,“珠联璧和” 等成语,都是源于春秋战囯时这两件宝物。

随候明月珠的传说(上)

卞和之璧的出处与下落巳为人们知晓:卞和之璧实为上乘和田之玉磨制而成,而被秦始皇获得后,命国相李斯请来著名工匠制成“传国玉玺”,秦始皇死后,传于后代,,秦朝灭亡之后,被新朝代君王占据,这传囯玉玺被传来转去,数度消失,又数度找出,现代仍能查出其踪迹。

而随珠,又称随候明月珠,它的获得与下落,仍是一个很大的谜团,众说纷纷,莫衷一是,都无令人信服的可信之据。

随候明月珠究竞为何物?被人们争论不休。有说是一粒大蚌珠,如史记记载:“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有说是火山玻璃,如从曾候乙墓中出土的百余粒料珠,最大者2.3厘米,被人们称为是随候珠,可经现代科学研究,这些料珠实为火山玻璃而加工成珠。第三种说法是随候珠实乃金刚石,但真正的金刚石虽会发光,但也不会发出照亮全屋如同白昼的白光,况且,全世界至今也没有发现有两厘米大的金刚石;最后一种说法是莹石说,莹石能发白光,可加工成珠。这种说法虽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仍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疑点。

关于随候明月珠的下落,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部分史料称,随候眀月珠先是被楚王霸占,楚国被秦始皇吞并后,随珠又被秦始皇占据,秦始皇死后,随珠成了陪葬品随葬,“以代膏烛”;有说楚王,秦始皇霸占的随珠乃是假明月珠,真明月珠被随候太子藏了起来,送给楚王的随珠是随国工匠用随国特有物“莹石”打造而成的假明月珠,此珠虽说也能发出光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风化消失,这也是秦始皇皇陵中找不到随候珠的缘故。

随候明月珠究竞为何物,?其下落到底在哪儿?在找寻随候明月珠的漫漫长途中,随州市大洪山一带流传的“宝珠峰说,” 似乎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话说在春秋战国初期,位于江汉之东的随国还是一个与唐国一样大小的小国,可随国国君随候是一个精明能干,仁义,宽厚的君主,把随国治理得井井有序,国泰民安。一天,随侯一行到随南巡视,走到大洪山附近的一条叫落河的地方,看见一群人正在河边围观一条有丈余长的乌黑色大蛇,随候急忙赶过去观看,只见一条伤痕累累,气息奄奄的大蛇躺在河岸边,一动不动,仁慈的随候急忙让随行的御医拿出最好的金疮药给大蛇敷药,包扎,并将自己坐的轿子腾出来,将大蛇装上轿中,抬回宫中后花园内喂养与疗伤,一个月后,大蛇伤癒,随候又让随从将大蛇送至落河边放生。

一年后的一天,随候带着随从再次到随南巡视,走到落河附近时,只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英俊少年,头顶锦盒,跪在路中间。随候连忙下轿,走到少年面前温和问道:“少年何故下跪拦道?”

“回禀仁慈的随候:我乃东海龙王三太子是也。一年前,因与群魔搏斗,身负重伤,幸得随候救治,才使我免于一死。今到我母后处讨得一颗宝珠,敬献随候,以报救命之恩”。英俊少年双手将装着宝珠的锦盒递到随候手中,退后两步又说道:“此珠乃龙宫内宝物,很有灵气,可保随候国运百年昌盛。切勿送人!” 少年边说边退至落河边,现身成一条黑褐色大蛇后,在河中转游三圈后就隐身河中不見了。

随候怀抱锦盒,坐上轿子,打道回宫。待走进寝宫时,已是掌灯时分。半信半疑的随候迅速打开锦盒,耀眼的白光把寝宫照得如同白昼,一个如小鸡蛋大小的白色透明珠摆在眼前,随候,王后,王公大臣们具称奇不已。

明月宝珠确为吉祥有灵气之宝贝,自从随候得此宝珠之后,可以说是喜事连连,先是几个王妃连生五子,个个长得聪明伶俐,英俊帅气;继而是随候亲领大军,打败几个小国的骚扰,并将这几个小国收并成为自己囯土,如此以来,在短短二十年间,就使随国的版图扩大了数倍;加上随国连连风调雨顺,粮棉等物产丰收,铸造业,手工业都较发达, 贸易通达临近五个囯家,成为临近十余个小国中,仅次于楚国的富强之国。史记中说的“汉东诸国随为大”,就是指这个时期的随国。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