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民间故事 > 五间房古堡的传说

五间房古堡的传说

推荐人:钟灵毓秀 来源: 阅读: 2.76W 次

奈曼旗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燕山山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发源地。早在8000多年前,土著先民就在这里农耕,并形成部落。土城子乡平顶山五间房古堡,就是遗存的史前落部遗址之一,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古山戎孤竹国的一座重要古城。城西兴隆沟遗址曾出土8000年前的粟稷炭化颗粒。

五间房古堡的传说

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使这里的戎菽(大豆)、粟稷(谷子糜黍)和冬葱(胡葱、红葱),不但产量高,品质也特别好。西周初年,东都洛邑建成,周成王大会诸侯,山戎作为北方重要部族成员参加了大会,所进献的特产戎菽,就产自这里。自此,许多诸侯国,特别是齐国,对山戎地和戎菽垂涎三尺。

相传,西周末年到春秋初年,山戎部落首领,为了增强国力和巩固与东胡的沟通来往,在古山戎孤竹国东北,临近东胡边界的史前部落,建成了商贸边城——今名五间房古堡。并在边城周围,大面积种植戎菽粟稷和冬葱。此时,这里成了孤竹国的粮仓,山戎的军粮基地,山戎与东胡乃至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的窗口。

公元前664年,中原霸主齐桓公会盟各诸侯,攻打山戎。不久,山戎人的令支国被攻陷。在山戎人中,孤竹国国王答里呵和令支国国王密卢关系亲如兄弟。于是,密卢率军逃往孤竹国的边城五间房古堡,答里呵也率军赶来援战。

五间房古堡,地势险峻,西、南是陡峭河谷,坡上种满了一种叫顺山溜的草,又陡又滑,无法攀登。东、北有石土混筑的高大城墙,可以说固若金汤。听说齐兵要攻城,大多数百姓逃离家园,藏入山中。齐桓公和管仲率兵来到城下,几次攻城不破,山戎军也不出城迎战,齐桓公非常着急。管仲说,城内那么多兵马和百姓,囤积的粮草不需几日就会用光,只有死死围困,才可找到决胜机会。果然,围困到第四天,城中已绝粮草。答里呵命元帅黄花,夜间率兵沿河边暗路突围求援。这夜,天特别黑,黄花率兵刚爬出城外,天上划过一个流星,黑影被齐军发现。齐军点亮火把,与山戎突围军厮杀,结果只有黄花一人逃回城中。

在孤竹国主无奈之际,黄花献一计,说:齐侯要杀的是密卢,我们可拿密卢君臣的首级解围。答里呵说:不行,我们都是山戎人,再说密卢求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拿自己朋友的人头去做交易,不能失信于天下。宰相乌鲁古沉思半天,说按我的计可以灭齐军。

五间房古堡北不足百里,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号称八百里瀚海,经常狂风大作,一刮风便昏天黑地,走石飞沙,陌生人误入,大多因迷路而无法返回。乌鲁古之计,就是先让答里呵带着宫眷到南沟坡暗洞躲避,让城中兵丁百姓顺着南沟坡顺山溜草滑到山谷藏匿。然后派人诈降,说国主看到齐军实力强大,恐不能敌,已从暗道逃往北面两河口东胡部落去借救兵。然后,设法引诱齐桓公深入沙漠,齐桓公的兵马没进过沙漠,一进沙漠肯定迷路,其实力也会大减,将他们困在沙漠一两日,实力耗尽,再尾随将其歼之。

次日一早,黄花瞒着答里呵杀了密卢,提着密卢的人头来降。齐桓公一见大喜,任黄花为先锋,带领齐军追杀答里呵。傍晚,大队人马进入黄沙飞舞的沙漠深处,可粮草车早已在途中陷入流沙,动弹不得。这时,又刮起了大风,天昏地暗,来时踪迹全无,齐军迷失了方向。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找不到可吃的食物和水源,黄花也不知了去向。齐桓公这时才如梦方醒,知道中了黄花的计。管仲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毙,只能挑选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试一试。大队人马跟在几匹老马后面,果然走出了沙漠。后人将这个故事叫“老马识途”,用以称赞有经验的人。

齐军出了沙漠后,齐桓公命人去找水找柴,杀马煮肉。管仲说:不,立即出发,山戎国主现在肯定在城中庆贺,趁其不备,活捉他们。于是,齐军连夜返回五间房古堡。挑选三十名身手敏捷的心腹勇士,扮作黄花部下兵卒,叫开东城门,杀死守门兵丁,齐军攻入城中。顿时,城中杀声震耳,血流成河。答里呵正为黄花、乌鲁古设宴庆功,听报齐军已攻破东门,黄花慌忙护着答里呵、乌鲁古从西北角门逃出。突然间,鼓号齐鸣,火把映天,战马嘶鸣,喊声如雷。齐军大将早就在那里守候了,只战几个回合,乌鲁古就被砍落马下,黄花被乱矛刺死,人头被带走。答里呵跑出不到二里,也被活捉。就这样,孤竹国包括五间房古堡也被灭了。齐桓公把这片山戎故土给了燕国,将搜掠到仅存的戎菽种子,带回了齐国,叫天下人广为播种。

从此,五间房古堡再也无人居住,成了鬼城。说来也怪,城中的石器、陶片等,没人敢捡。捡在手中,轻者感到浑身冒凉风,重者头疼如绞。捡回家中,夜里会闹鬼,听到凄惨的哭泣声。这座古堡,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流星划过,会显现刀光剑影。有时会听见人吼马嘶声,有时会看见三个无头黑影在城中祭坛上晃动,据说那是答里呵、乌鲁古和密卢的魂儿,在四处寻找自己的头颅。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里是山戎人古居落,是戎菽粟稷冬葱的发源地无疑。古代民族经无数次战争和迁徙,分化和融合,已孕育了特殊的古老人文符号。诸如这里起源于山戎时期的小米、豆酱、火锅等古老农耕文化符号,至今还在传承,并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