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大哥,为了我的大哥——著名画家罗宁先生的非凡人生经历

大哥,为了我的大哥——著名画家罗宁先生的非凡人生经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在大哥离去的几年间,我的心头经常缠绕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情绪,多少次与大哥梦里相会,还是像过去一样谈艺术,讨论戏剧,讨论绘画,我甚至在梦里还说,原来大哥没有死,这样的梦我多想一直做下去,可梦醒了,我的枕头湿了……

大哥,为了我的大哥——著名画家罗宁先生的非凡人生经历

这是我的好同学,现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罗宁在回忆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大哥《罗铁宁评说》一书后记里面的一段话。

我之所以以《大哥,为了我的大哥》为文章标题,用最能表达主人公内心的话语作为导语,也是我对像罗铁宁这样,经历坎坷,把艺术和欢乐留给人们,自己却背着家庭、生活的重托,承担着作家本能的一种压抑,把精神、境界、作品和欢乐留给人们,自己却在情感交替的矛盾中远去,千千万万大哥的怀念,也使我深感我的同学罗宁能在自己漫长的成长、创业、发展道路上,能有这样的一位慈悲指点前程的大哥,感到骄傲,同时,也为我的同学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生活压力,在无限度地为大哥、为他的二哥付出,超常规消耗自身能量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感到无比的自豪。

为了自己的事业

我的同学罗宁出生在关中偏僻的一个小乡村,在童年经历了60---70年代中国农村那缺吃少穿的艰难生活,在学生时代看着父亲为了一家人的吃饭,弯着腰,在饥饿中挣扎,背起那沉重的粮口袋从28公里外车站一步一步回家时那艰难佝偻的背影,罗宁说:“这个背影对他来说,刻骨铭心,以至于到后来的每年几次的回家,都要站在村口那棵记载我童年生活的唣角树下,长久的沉思,脑海里就不时地浮现出40多年前,父亲从远处一步一步走来那艰难的身影,直到父亲去世、直至现在……”

正是有了在这样复杂艰难环境下的成长历程,培养了他一种敢于挑战自我、激励着罗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顽强拼搏,不被压垮,不被屈服,立志改变命运的毅力和勇气。而在常人眼里的是罗宁骨子里渗透着农民那朴实无华的品德,为他以后成就事业奠定了基础。

所以,凡是知道罗宁的人,即使从别人口里得到一点信息,那怕就知道他所干的某件事情,也会用很敬佩的口气说:“罗宁真不容易啊。”还是在党校上新闻班的时候,我们班36名学员,32名是脱产学习,罗宁就是边工作,边上学的5名学员其中之一。当时的老师和班主任抓得都比较紧,年龄大一些的同学,就是拼着命,一堂课不拉,也很难过关,

罗宁作品

可罗宁还兼着《文化艺术报》的编辑部主任,繁忙的报纸编辑采访任务,繁重的照相、划版、名目繁多地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已经使他应接不暇,可每门课程的考试、每节课的重要讲座阶段,他都是蹬着个不新不旧的自行车,从钟楼旁边的西一路,往吉祥村的党校赶。

在第一年,罗宁和我住一个宿舍,所以我对他了解更深,更重要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折服。如果明天考试,他今天肯定来,到了都在晚上10点之后,每次来都是带着长时间工作上的疲倦,几乎连说话的空间都没有,就向我要老师划出的考试重点,一遍一遍反复的记、反复的写,我有时实在陪不下来,进入睡梦之中,他还在把台灯的光压得很低很低地在写啊写。

当我6点起床时,已经不见了他的身影,怕影响学员休息,他拿着书本在离宿舍较远的广场上背啊背,超强的毅力,超人的记忆力,使他每次交卷都是第一个,若下午还继续考试,他就和同学们在一起简单的吃顿饭,接着考试,如果只考一节,等我走出考场,他已经不见人影了,直至两年的党校生活,学生和老师对罗宁并没有很深的了解,班主任老师说:“我几乎每次都是从窗户上看到罗宁提前交卷出校门的背影,从来不知道他是什么时间进校门的,罗宁真不容易啊!”

罗宁说:“我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感情,这是人生最难得的机会啊!可我能来学习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脱产,首先要以工作为重,影响工作领导就不让去。”两年的党校学习,我曾经看到,罗宁将每周要干的工作,按时间、按轻重缓急列上密密麻麻的一张纸的计划,周周、月月、年年如此。在此期间,罗宁随文化艺术团出国考察,办出了高水平的个人国外摄影作品展、举办了大型的前苏联马戏团来西安演出等体现陕西接待水平的大型国家级活动,展示了陕西文化大省的文化品位,罗宁还编著了《博风击浪》、《热情的目光》两部表现陕西改革开放成果和文化领域动态活动思考的著作。

党校两年的马列主义熏陶,罗宁毕业后很快担当起文化艺术报总编辑的职位,90年代后期的中国新闻报纸市场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业内人士记忆犹新,报刊泛滥,已经是基层难以承受,所以,国家不得不下决心整顿报刊出版市场,除党报党刊外,其它报刊国家再不养着,取消了行政命令性的摊派订阅,同时还要取消一大批不符合条件刊物的刊号,吊销执照。

罗宁刚当总编就遇到了我国报刊史上从未遇到过的下马威,在90年代后期,报刊的市场意识在一些办报人的头脑中还没有完全转过弯的时候,罗宁经过深刻反思,认识到报纸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走向市场求生存,所以,他率先在报社班子会议上提出,报纸和产品一样,报纸的认可程度完全取决于市场,而眼下的《文化艺术报》首先遇到的是走向市场后的生存发行大战,我们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的转变观念,眼睛向下,站在读者的角度,提高报纸质量,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开门办报,抓发行,只有量上去了,我们报纸的市场占用率才能提高,读者才愿意和你合作,报纸才不被市场所淘汰。

对此,罗宁首先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从市场上招聘人才,在报纸经营最为困难时期,《文化艺术》报招聘的人才占到了报社固定人员的一半还要多,这样不仅报纸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报社人员的结构和活力,为报纸参与市场竞争在机制和人才上奠定了基础,同时,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发行上。有一年,经过罗宁的精心策划,全部以市场行为,将全省县级以上的文化局长邀请到西安高档饭店,请陕西最著名的摄影师给每位局长照一张标准像,并放大装框,两天会议结束后带回家。从而使文化艺术报的发行量由上年的几千份,以下增长到3万份。每当谈起这段经历,罗宁还抑制不住美好回味的兴奋感,他自豪地说:“我到一些县去,至今许多文化局长的家中还是挂着我当年给照的那张和伟人照同样大的标准像。”

在文化艺术报转机最为困难的创业发展时期,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决策者去面对,需要决策者以超人的毅力和精力去处理,而罗宁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不忘挤时间,为自己充电,一个只有中专毕业专业绘画水平,毅然要报考陕西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研究生,老师看到他已进入不惑之年,基础又那么差,还不能脱产静下来专心复习,很是担心,说专业课暂且不提,就英语一门也叫你难以应对,可罗宁硬是要补上自身先天不足这一课,他白天忙工作,6点顾不上吃饭就赶到附近的学校和在校学生一起上课,补英语,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周末是人们放心休息的机会,可罗宁不管是在外地采访,还是工作再忙,也要准时赶到美院,静下心来,进行专业课的补习。

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奔波,罗宁终于收到了美院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可对于罗宁来说,反而显得心理更加沉重了许多,一是研究生三年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脱产学习。罗宁说,这对于他,不算太难,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更重要的是正赶上全国报纸大整顿,类似像文化艺术报这样的行业报纸,不太好生存,能否存在,都是个问题,文化艺术报当时几十号人,通过大家两年的苦心经营,刚摆脱困境,看到了曙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到良性循环的发展期,如果停办了,几十号人的吃饭就业成了大问题,而且展示陕西这个文化大省唯一的一张文化报纸,在自己手里不复存在了,罗宁说,那时自己才真成了陕西文化的罪人,对上对下,都没法交代。

人,一旦能以事业为重,没有了自己的虚荣心,有了一种为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出现。这句话在罗宁身上得到了实现。面对新闻主管部门整顿文件一份接一份的传达,撤销整顿的会议一个接一个的召开,此时的罗宁才深感到什么叫责任,一定要把文化艺术报保住,不能被取消,而且要办得比现在更好,我一定要做到。罗宁在一遍一遍地默默念诵着,那应该从何下手呢?罗宁苦思冥想了一个多月,终于想出了出路,抛弃自己的一切私心杂念,决定直接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写信,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文化艺术报不能被撤销的理由。

罗宁的这封长信打动了时任陕西省委的宣传部长王巨才,部长就此在信上批示;新闻出版及相关文化主管部门,文化艺术报是陕西文化大省文化发展的象征,应该保留,罗宁是个人才……

通过罗宁的努力,常务的批示,文化艺术报在整顿中得到新闻出版部门的高度重视,报纸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由以前的每周一期的对开小四版变成了对开四版的大报,并不定期出版书画、摄影、戏剧等彩色铜板纸精美印刷专刊,推届了陕西众多书画艺术新秀,不少现在已经成为活跃在陕西、乃至全国的知名人物,罗宁也顺利完成了陕西美院三年的业余研究生学习,拿到了研究生硕士学位,他撰写的毕业论文《乾陵内壁画究竟出于谁之手》的重大考古论文,除荣获优秀毕业论文之外,还引起了许多研究唐朝文化及乾陵考古界的高度重视,称赞它的价值,是唐文化研究的有效补充。

历史进入新千年之后,罗宁毅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10年发展起来的文化艺术报,按照组织的安排,到陕西国画院担任书记兼副院长的工作。

罗宁在新的岗位上回忆他从事报纸工作那段峥嵘岁月时,深有感慨,可以说是文化艺术报成就了我的一切,那里有我的汗水和事业,那里有和我并肩战斗多年,难以割舍的同志情,有我的市场和广大的读者,但是,我的目标是画画,在这里我更能有充足的时间向老师学习,使自己在自己所要追求的事业上有所建树。

在陕西国画院的6年多时间内,他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质工作,充分发挥在文化艺术报几年得来的协调攻坚能力,配合院长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力争为老同志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为陕西大唐文化事业的繁荣再做贡献,包括画院的整体搬迁选址的战略问题,同时,他自己的绘画水平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1999年3月罗宁出访美国,同年8月在西安举办《罗宁访美作品展》;2000年4月在中国深圳举办《罗宁等三人画展》 ;2002年3月在日本京都举办《罗宁等三人访日小作品展》 ;2004年1月在中国连云港举办《罗宁等三人画展》;2005年3月在日本京都举办《罗宁访日作品展》;2005年9月在德国勃兰登堡举办《罗宁等三人画展》。

著名学者费秉勋先生在《读罗宁人物画》中评价到:罗宁的画给人一股扑面而来的鲜活生气,读他的画,会感到一种青春的生命活力从画面从笔墨,从人物身上洋溢出来。用的仍然是中国画的传统材料,仍是诉诸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但你会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他的画风与别的人物画家拉开着距离,显示出更浓烈的时代气息。罗宁的艺术语言是阳光而喜悦的,线条松活而流畅,这就像一个性格“喜拉”的人,言行活泛而自然,不僵不板不矜持,跟人一接触便产生挡不住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