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感人故事 >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同事郭明送我一本《我们的父亲郭树梅》——献给亲爱的父亲三十周年祭。我和郭明都退休几年了,读后才了解他父亲的平生。以前只知他父亲是个老革命,离休后定居嘉兴,郭明也跟随他父亲调嘉兴工作,至于他父亲为什么定居嘉兴,不甚明了。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郭老于1984年定居嘉兴,郭明为照顾父母调入我们单位,郭明调入那年,我正好脱产去电大党政班学习,当毕业回单位,郭明已是单位同事。郭明人随和,兴致缓,工作上交集不多,但从他父亲得了肠癌,却是单位同事们关心的话题。

从郭明父亲得了肠癌,单位同事时不时要问一下病情。郭老是住干修所的师级干部,老干部病了大家自然关心:你父亲怎么样了?开刀了吗?哪里去动手术?现在情况怎么样等等。郭明说去无锡动手术,那边条件好一点。

郭老手术后恢复得不错,一直没事,郭明总是说,父亲每天去钓钓鱼。单位同事将他父亲当榜样:看,肠癌只要手术就没问题。可三年后还是复发了,而且是转移到肾,虽说又在嘉兴一院做了手术,终究是无力回天,1992年病逝,享年68岁。

郭老出生于山东省博兴县赤尹村,抗战时期参加革命,是一名抗战老兵。1942年加入博兴县公安局特务队,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后担任股长职务,他加入的公安局特务队,不仅要与日寇作战,还要除奸、押解犯人,这也决定了他以后一生的工作。

1949年初,郭老随着首批3000人的南下干部团,进入浙江,他所在的支队进入刚解放的长兴县,新政权建立后担任长兴县公安局任副局长主持工作。在公安局长任上,经人介绍认识了郭明的母亲李世芬李老前辈,此后李老便随着郭老的工作而转战南北。

李老是嘉兴人,早年家居天宁寺街,父亲是绢纺厂电气工程师,她从嘉兴的简师毕业后,于1949年6月考入嘉兴地委在湖州成立的湖嘉公学,即地委党校的前身,提前结业后被分配到长兴土改工作组,参加土改、征粮,不久调金库工作,后改名人民银行,于是有缘与郭老结成连理。

一般情况下南下干部进入当地政府后便相对稳定,可郭老的工作特殊,让他们婚后不久便离开嘉兴地区。1953年春节刚过,郭老他们便接到华东公安部命令,从公安及其他部门抽调500名干部,押解6000名犯人,国民党的军、警、宪、特人员,到苏北滨海县组建浙江支队劳改农场,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的“新人农场”。郭老赴任支队副政委,家属一并前往,李老也一同去了农场。

郭老赴任劳改农场后,之后发生一系列的机构变动,先是新人农场改名建设农场,划归江苏省,后将劳改农场改为国营农场,文革中又一度改为生产建设兵团。而郭老先后任职潮河农场、大中农场、港农场,担任党委书记、政委。期间两次出国,赴坦桑尼亚援建农场,直到1982年在港农场离休。

郭明说,《我们的父亲郭树梅》既是纪念他父亲,也是一份文史资料,可以了解当年的历史。确实如此,我们这些后辈很少知道建国初的政权建设状况,也不清楚现有的政府机构是如何演变过来的。比如嘉兴地委前身是浙江省第一地委,设立于吴兴县,既后来的湖州,迁嘉兴后再迁湖州。

再比如当年的浙江省劳改支队,归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管辖,后来转地方后归属江苏省。这些都记录了建国初期我国政权建设的发展历程。还有李老她们的湖嘉公学,嘉兴的许多离休干部都出自这儿,而李老的回忆,让我们了解到湖嘉公学第一批学员中的一部分,提前结业参与政权建设情况。

郭老刚离休时,得知长兴县公安局编纂局志,意欲请他撰写解放初期公安工作回忆录,他欣然应允并两次赴长兴,为编纂长兴县公安局发展史竭尽余力。想当初我十九岁进税务部门工作时,常听老同志讲起,建国初他们是带着驳壳枪去征税征粮,防土匪袭击,要不是郭老李老他们老一辈人的回忆,后来者无法想象政权建设是从征粮开始的。

郭明说,他们只知道父亲是个当兵的,只会打仗,谁知这次在整理父亲资料时,整理出父亲的一批诗词作品,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这连他们做子女的都不十分清楚。这也让我们对郭老更加深敬意,我对郭明说:没想到你父亲还是个秀才,这填词作品一般人都不会,要是郭老能活到现在,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回忆录。

郭老虽然走了,但他们那一代人流血流汗打下的江山,艰苦创业建立的国家政权,将是下一代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国家的繁荣富强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父亲郭树梅》是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将会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地去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