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永远记住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永远记住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推荐人:毛毛雨 来源: 阅读: 1.45W 次

街上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长袖和外套,冷风呼啦啦扫动着满地的枯叶,梧桐树叶纷纷扬扬在空中飘飞,轻轻的落在行人的身上,似一种问候,象一只手慢慢滑过脸庞。这是秋天在向我们告别,是初冬向我们友好的伸出手打招呼。

永远记住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难以平静的心情,更显出景象格外的凄冷,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在失去,从古人创造的智慧遗产,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都如这秋末初冬的景色。

当我跨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怀旧感油然而生。我们很多人不仅忘记了过去,更没有敢于承担起今天社会责任的胸怀,装不下那些勇敢的狂奔者,创新者……。

我第一次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导游的带领下,认真听她的讲解,一座座明清院落,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桩桩红尘过客,一段段岁月往事……。

滚滚红尘如水而逝,斑斑岁月白驹过隙.时间留下了故事,留下的瑰宝星星点点散落在民间。庆幸的是我们有一批永不言弃的追随者,他们用一生的精力正在抢救这些快要失传的文化遗产……。

专家王勇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历经30余年创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进行了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当你走在博物院的院落小径,总是感受他的这种抢救工作的伟大,是一座丰碑将激励后人,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王先生用民间的力量做这么大的抢救工程,实在叫人佩服和敬重。

博物院今天迎来了许多中学生,他们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小小年纪对知识的渴求,对这些文物的兴趣非常期待,能更多的了解它的故事。

八千多个拴马桩,栓马桩分桩首、桩颈、桩身和桩足,每一根栓马桩身上的知识和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这些少年。

古钟座座,兵器十八种,秦朝的秤砣、秤杆和量具,关中的民间婚俗展示,明清官员的院子布局。从远古农耕种植的发现和引进到民间栽培,养育华夏儿女,繁衍后代,文化艺术的传承,都可以在小小的博物院找到答案。

秋风已经把我们从怀旧情愫中吹醒,突然感觉冷空气钻进了全身,天色暗了下来,排着整齐队伍的学生正在离开博物院。

院子里柿子树上挂满红彤彤的小柿子,光秃秃的枝头在风中摆头,小径两边枫叶红了,高高的银杏树上叶子金黄,梧桐树叶还在往行人身上飞……。

“落落梧桐树,何年作凤鸣。试看千古翠,流尽一溪声”。我们留恋秋天,怀念那些过往,然而,秋天枝叶的美丽也挡不住冬天的到达,冬天的脚步总是如期而来,我们无法留住时光,但能留住那些往事,那些曾经服务于人民的物质文化,虽然它已成为历史,已被现代进步所取代。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不能把那么多的智慧丢失,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让远古的声音变成宏大.优美的民族大和声,永远传播在中华大地。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