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故事会 > 近视眼睛的起源史

近视眼睛的起源史

推荐人:猫咪 来源: 阅读: 1.7W 次

最近我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配戴近视眼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中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佩戴眼镜,其他三个戴的都是隐形,就像苏苏一样,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时候眼镜遇到热气流,会产生一层薄薄的雾,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不便,随着近视人群的增多,配眼镜的店面,也快速兴起,与日俱增,遍布大街小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嘛,当眼镜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时,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眼镜是怎么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近视,和近视眼镜,那么在中国近视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看个比列,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全球约14亿人罹患近视,到2020年预计增长至25亿。其中,中国近视人群比例达47%,与美国(42%)、日本(46%)、新加坡(59%)以及我国港台地区(56%)一样,同属全球近视患病率最高区域,而在全世界近视人群中,未被矫正的近视者多达6亿。在中国,41%的5至15岁未成年人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而未得到有效矫正的比例高达85%,远远高于欧洲等地的其它国家。那么大家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现在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多呢,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就是遗传因素,也是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近视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基因,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2.6倍,父母双方都有的为其的3.8倍。而中高度近视眼中,遗传倾向更明显。第二点,就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尤其是我们现代社会,电子行业的兴起,人们对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依赖性增强,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低头一族的人群随处可见,也造成近视的一大主要原因,第三点,就是某些疾病也可因改变晶状体或角膜的屈光度而形成近视眼。我记得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段子,说,古代第一个近视的人是谁,答,是李白,为什么是李白呢,因为有诗为证嘛,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咦,是地上霜,当然这是段友们恶搞,那么我们说古代人到底有没有近视的呢,当然是有的,但是近视的人数很少,纵观古代近视名人,不难发现,大多为文人。究其原因,古代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窗下无人问”是常事,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青春作赋,皓hao首穷经”,毕生沉浸于经书之中。而古代的经书,皆为线装书,竖版,无句读,读起来很艰难。寒门子弟就更苦了,“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且不说所读几何,对眼睛的伤害可想而知。流传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深深地吸引着大批读书人经年苦读;这大批的读书人中,金榜题名也好,名落孙山也罢,其中造就了多少近视患者不得而知,但读书人因此成为近视的主流。比如说纪晓岚就是一个近视眼,据《东华续录》中记载的海升殴死其妻吴雅氏案件说起。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学士阿桂的姻亲海升殴死其妻吴雅氏,谎称吴雅氏是自缢身亡。也就是上吊了,乾隆皇帝派左都御史纪晓岚去复验,证明的确是自缢。吴雅氏的弟弟贵宁不服,上告,随后乾隆皇帝又派阿桂、和会同刑部共同查核,发现尸身并无缢痕,结果阿桂被罚俸五年、革职留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扣掉你五年工资,免去你的职务,但是你可以在这上班,如果那天干的好还可以给你官复原职,而对纪晓岚,乾隆皇帝则说“纪昀,(纪晓岚,姓名纪昀。字晓岚。)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等等,则虽交部严加议处,实已为之开脱。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致意思就是说,纪晓岚本来就是个读书人,书呆子,也不懂医道,不知道怎么查案,而且啊眼睛又不好,这里乾隆皇帝说纪晓岚是“短视”,“短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近视。这个材料出自皇帝的圣旨,可以判断是真实可信的!其实在古代不光是大学士纪晓岚,就连诗圣杜甫,大文豪欧阳修,法学家韩非子,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等等,都是近视眼,还有一副上联,至今无下联的。可以做为近视的佐证,上联就是“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近视是个疾病的专属名词,当时指的是必须拿近了才能看清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说在古代近视的人比现在的人少呢,其实我们要是往深层次的想一下,就不难理解,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不能紧贴纸,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些, 而且大部分人不认字,那时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如解放前,能念完小学就可以当先生了。 而及大部分人。以田间劳作为主,昼伏夜出,眼睛有充分的调节机会,而现代人随电子产品的大量上市与应用,近视的发生率很高。二是古代人对近视的认识不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近视,并且诊疗水平也不如现在先进,好多近视者没有被认识到。三是从进化的角度讲,古代人更接近古猿人,而现代人随着人类的进化,视力逐步退化。四是现代环境污染对影响,古代人基本上生活在原生态与次生态环境中,污染少至没有,而现代环境污染对眼睛的影响,造成近视的发生率高。既然有近视,就有克制近视的方法,所以近视镜孕育而生,那么我们说近视镜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他就是培根,当然不是吃的那个培根,说到培根这个人呢,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那我们就花一点时间来说一下培根,培根是中世纪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培根出生于1561年的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也是贵族出身。培根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但他却很爱学习,喜欢阅读比他的年龄应读的书更为高深的书籍,13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培根只在剑桥住了3年。当时的剑桥受“经院哲学”的统治,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注重研究神学,培根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便离开了那里。1620年,培根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出版了《新工具》一书。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他指出,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研究自然,研究科学。为此,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新工具》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全欧洲学者的极大赞赏,因为这种思想既是对反动的经院哲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人们探索自然的鼓励。

近视眼睛的起源史

培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在他的一生中,虽然有繁杂的事务分心,可他在写作上从来没有懈怠过,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是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做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那么说培根是怎么发现近视镜的呢,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 一天雨后,培根在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培根看到这个现象,特别的高兴,于是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其实当时培根发明的眼镜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放大镜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个想到用眼镜来改善视力的人,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大约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对凸透镜来校正远视。他向一位来自比萨的名叫亚历山德罗?迪拉?斯宾纳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发明机密。 后来,迪拉?斯宾纳告诉其他人怎样来制作眼镜,并且还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纪,许多意大利人佩戴了眼镜。及至15世纪,用于校正近视的凹透镜也被制作出来了。到18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耳撑"。 英国配镜师爱德华?斯凯莱特(Edward Scanlett)制作了的眼镜边架,成为现代眼镜的雏形。 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两副镜片制作了第一副双光镜片。1827年富勒(Fuller)发明了圆柱镜片,用以矫正散正。 1860年斯涅伦(Snellen)发明了标准视力表,使视力力量化。 1837年爱萨克?施奈特(Lsaac Schnaitman)完善了定型双光镜片。 1899年约翰?博雷命(John Borisch)发明了融合双光镜片(即使用两种不同的玻璃),并命名为"隐形双光"。 而我们使用的镜片设计约在1890年左右开始出现。而染色镜片的出现开始于20世纪早期,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太阳镜,或者垂钓眼镜,此类镜片被用以改善视力和减少红外线辐射。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而最早以前提出隐形眼镜原理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提出来的,没错就是画鸡蛋的那个达芬奇,大家是不是很惊讶,达芬奇,提出将玻璃罐盛满水置于角膜前,以玻璃的表面替代角膜的光学功能。而隐形眼镜的首次诞生是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奥托。威特勒。研制出来的,后来奥托。威特勒也被誉为隐形眼镜之父。至于眼镜的品牌和详细的发展细节,我们今天就不在细说了,应为如果真要细说的话,我想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我今天说这些呢,就是想呼吁大家,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能够保护好自己心灵的窗户,不要像苏苏一样给心灵的窗户加上框。

文~~上官辉迎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