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工作总结 > 2017当代文学学习总结

2017当代文学学习总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当代文学学习总结

2017当代文学学习总结

1、以个人为单位的总结:对自己一个多月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主要围绕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四个方面展开。

学习能力包括阅读文本的能力、查阅学术资料的能力、审美发现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是检验自己在课堂能否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积极参阅到课堂讨论当中,如果没有,问题在哪里?是因为性格的含蓄不善于课堂发言还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参与大家的讨论?还是表达能力存在欠缺?

合作能力主要是查验自己在小组合作与班级合作方面是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自己与他人是如何合作的?合作中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组织能力主要是在自己担任组织者期间,小组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的总结:一方面总结本小组日常的学习情况,是否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方面是总结作为组织小组时的具体做法,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有什么教训需要引以为戒。

二,针对存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总体上比较顺利,大多数同学态度认真,课堂组织流程顺利,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但在此“磨刀”阶段,也只是解决了大家的观念问题,即对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在课型意识、方法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是课型意识的模糊。大体来说,依据课堂呈现的特点,可以分为分享型、问题型、学术性以及自由型四种课型。

分享型的课堂,应该是课改前期的主流课型。课堂主要的任务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的分享,即学生首先学会文本美在何处,因何而美?

问题型的课堂,应该是在学会审美的基础上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课堂的高度与深度的课型。这一轮学习中,此课型很少见,因为中国学生历来是最会解决问题,而最不会提出问题。一堂好课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不会激起大家讨论的热情与兴奋点,思维不会呈现积极活跃的状态,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打了很大折扣。因此,破除对专家评论、教材至上的权威意识,才能让文学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内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文学理解,人生理解,才会和文学发生最美好的相遇,从而在文学的世界中不仅体会到文学之美,还能和作品、作者以及其他的读者发生对话关系,真正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及修养。

学术型的课堂,是我认为的大学比较理想的课堂,具有学术研讨深度。在形式方面可能会循规蹈矩一些,例如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学术观点的汇报形式虽然与上述两种课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课前课下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术观点的分享要求学生在上述审美与问题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对于异质类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小说,不仅要有对文本的细读式分析,还要考查文学史的生态环境,对那个年代有整体的了解,还要穿越时空的距离,对接受史有相当的了解。再如《林-海雪原》从五十年代的创作谈到新世纪的电视剧改编,几十年的文本接受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由型的课堂,可以包括辩论式、新闻采写式、电视栏目式等形式方面比较新异的课堂,这种课堂的特点是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此轮的学习情况以第一种课型为主,第二种课型有个别小组有较好组织,第四种课型是组织《青春之歌》的小组设置了两个很好的辩论题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目前,大家对课型还缺乏基本的概念,这个是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增强的。

第二,是方法意识的匮乏。

小说根据不同的类型特征,本该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例如情节小说、性格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象征小说等分析的方法应当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目前还缺乏明晰的小说分类概念,所有小说,通通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切入,中学语文学习的痕迹非常明显明显。例如开头介绍作者相关背景,然后就是人物、艺术特征、主题思想,流程似乎无懈可击,该要包含的内容都在其中了,但是一旦形成固定的模本,势必会造成审美疲劳,而且也不符合小说各自的特征。例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可以通过细节切入,也可以通过主题切入,还可以通过人物切入,根据不同的切入方式,设置不同的课型,这样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也就是说对小说的解读要有较为明确的方法意识,分析小说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如何组织,在不同的小说中其体现得又如何?小说无非包含有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征、细节描写、主题思想、叙事方式等等方面的元素,但是我们在进入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比较明晰的概念,导致经常会有“看不懂”的困惑,更不同说有更深层的讨论和认知了。

第三,是缺乏等待成长的耐心。

有同学和我交流,说她们小组在组织时,也想有创新,但是怕课堂失控,因此弃之采用大家熟悉的课型。

其实这是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要求自己或者小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稍有不完善不完美的地方,就自我否定。课堂有些同学不积极发言,很大一部分有此心理。比如这个同学就说,希望在课堂上他们发言跑野马时,组织小组或者老师能够及时打断。当然,一般情况下,如果思路扯得太远,我会及时制止,过去甚至终止过一些实在无法容忍的课堂流程,但是,倘若不是特别糟糕,我现在一般都会“容忍”学生说下去,尤其是在课改初期,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发言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非一日之功,如果我们每个同学的发言都完美无缺,那我们的课改就没有了太大的必要。这一方面,过去是有例可循的。有个同学每次说一大堆,但是大家对她的发言总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她到底是要表达什么观点,她自己也很苦恼,有一段时间都不敢再表达自己,后来鼓励她慢慢来,学会给自己的发言提炼关键词,先写简单的发言提纲,慢慢地提高发言逻辑,在她自己的努力之下,发言、写文章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大提高,后来还考上了现当代研究生。

我把这个观点概括为“试错”原则。就是说要允许学生“试错”,要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也要勇于展示自己的弱项,意在直面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想办法去改进它,而不是让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只有“示强”并“示错”才能逐渐完善自己。在这一方面,不仅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学生也要有耐心等待自己的成长,学会悦纳自己。

所以,课堂组织不完美、自我展示不完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正视不足所在,所有的问题都会有得到解决的一天。

这才是一个人的学习、精神的成长史。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和要求:

1、提高发言质量,通过关键词提炼、列提纲、多查阅学术资料、小组合作落到实处等等方式,来逐步完善自己。

2、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即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的学习中,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不要求太多字数,但是要有比较清晰过程意识,能够清楚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

3、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只有小组的学习落到实处,完成初步的交流,才能提高课堂的质量。

4、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查阅教材的评论文章,在自己没有更好的见解之前,借鉴别人的高见,也即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并认真思考拓展练习的问题。

5、建立当代文学的微信公众平台,把这里当做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见证。

6、建立2017级1班2班的微信群,以供大家发布问题,便于组织小组调查学情,而且提前抛出问题,让别人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再发布问题,让大家措手不及,无法对问题有深入思考。另外,两个班放在一个群里,打破班级学习制的限制,做到班级之间的互通有无。目前此群已经建立,一下子感觉和大家的距离近在咫尺,而我,充当的是“娃娃头”的角色。

7、下一轮的学习开始储备视频资料,同学尝试根据评价体系来给自己打分。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虽然设想绝对理想,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大学之中,大多数学校都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发展的时候,惰性会随时出现,倘若没有评价体系作为制约,那么学习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但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只是手段,而非目标,这只是督促学生更好学习的必要方式。

我的观点,文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对文学常识、文学结论的积累,而是如何学会从什么渠道获得审美能力学术能力,所以,文本数量不要求多,但要求少而精,在精读中提高方法意识,从而提高文学审美的能力,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不在于课堂讲了多少多少文本,也不在于老师的观点是如何如何的深刻,因为再多再深刻,那也是属于建立在教师认知基础上的自我呈现,学生没有经过自我的探究思考,也只是听了一个热闹,下课之后,最多在脑子里保有几天的印象,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所有的观点都会还给老师。课改的课堂上,也许学生的观点会有天真、幼稚不成熟之嫌,但贵在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个体的收获,教师在课堂的任务就是观察学生,引导学生把一些肤浅的问题变成具有一定学术深度的问题。例如,在《青春之歌》学习中,有个学生问,作者杨沫为什么要选一个女性做主人公,为何不写一个男性?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啼笑皆非,这是问题吗?我在当时做了性别文学的引导,让大家注意作家性别与笔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看男性作家如何写女性,女性作家如何写男性,培养大家初步的性别文学的概念,让大家珍视自己每一个问题的萌芽,沿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就会产生许多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即使有些同学提到“读不懂”的问题,也要让他说清楚哪里读不懂,举出细节来说明;或者也有些同学说“不喜欢”,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喜欢,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你理想的文学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当你说到不喜欢的时候,一定是和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了对比,它不符合自己的现有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到关于文学观念的问题。所以,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让所有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和别人进行观点的碰撞,进而在交流中提高自己,重在对思维的培养,而不是扼杀,不是一定要让学生“记住”一个观点一个结论。

当代文学学习总结[篇2]

利用讲课之余的时间,我又把西方当代文论看了一遍。这一次是以朱立元老师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为纲,看了涉及到的文论家的原文,又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的文论史、美学史与哲学史。这一项工作进行了四个月。自元旦过后开始,到最近刚刚完成。现在作以总结:

从时间上讲,西方当代文论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文论。当然,单纯的时间范畴的划分只是一个物理概念,并不严密。从内容上讲,西方当代文论发轫于直觉主义、表现主义,这些个“主义”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它们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自康德以降西方文论中重感情、重主观这样的因素,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文论仍然有着很大的神秘主义色彩,这在叶芝等人的身上体现特别明显。不过,这些个“主义”业已对当时的神秘主义进行了有力的反播,无论是直觉主义、抑或是表现主义,都强调着主观与理性的统一,强调理性之于创作的作用。应当说,这里边就又有了现代性的影子:当理性为文学盖上了自己的大印的时候,文学就开始走向了现代。这样,文论也就开始逐渐走出了旧时的影子,在新的语境之中进行着新的发展。

对西方当代文论发展较为重要的思想有以下四个,语言学、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

语言学的发展引起了哲学上的语言学转向。这种语言学转向对于文学理论的影响在于,文论开始转向自身,最先的成果就是形式主义,接下来就是新批评。如果说形式主义还在有着玄学意味地对文学性坐而论道的话,那末新批评则是深入了具体作品的内部,对每一部作品的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这里,新批评的分析显得很重要:诸如“复义”、“误读”、“肌质”等概念,一方面触及到了文学语言更为深层的性质,另一方面则引发了人们的进一步的思考,比如误读,新批评的文论家们已经看初步地认识到了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阅读与文本不一致之处。但是,新批评的主要功夫仍然要在文学自身的传统框架之内,就语言而语言地不跃雷池半步进发展,这也就使得他们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语言学对文学的影响当然不能就此而止。一方面,文论家们对文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下了死功夫去研究,另一方面,由苏俄而被-迫流-亡外的一支到了捷克,他们则是看到了语言与历史、社会的研究,这也就成为后来的结构主义的先声。应当说,结构主义使得对文学的分析更深入了一步。结构主义从索绪尔语言学中的“共时态”出发,对叙事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不能不说是深入而精当的,更是新颖的。在进行深入分析的时候,结构主义者们找到了叙事的模式,但是这也就恰恰成为了被后人所诟病的一点:单纯的以不变应万变只能会使对文本的分析越走越窄,最后无果而终。当然,结构主义的阵营内部到了后期也出现了一些个“异见者”,诸如巴-赫金(复调理论)、巴特、拉康等,他们看到了结构之中存在着的不一致与差异,这也就成为了后结构主义的先声。

语言学的药方只能解决文论中的语言范畴,但是,过于强调语言的作用也只能是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很可能导致对读者因素的漠视。当然,对读者的漠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语言学,在二十世纪之前的文论只是在单纯地强调着作者的作用与文本的作用,这样的文论倒有几分类似于写作理论。直到二十世纪之后,随着现象学的出现特别是由阐释学催生的接受美学的亮相,才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在这里,伽达默尔、英伽登是值得重视的哲学家。伽达默尔的理论的亮点在于,他承袭了他的老师海德格尔的思想,看到了在理解过程中与文本的交流特别是出现的视界融合的情况,这使得我们认识到了接受者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人;而英伽登对于文本的层面的分析,更是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了文本自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使我们能构在文本自身的“空白”中进行填充。这也就把读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起来。直到后来姚斯的那一篇宣言书,使得读者的地位最终跃上了新的台阶,一个“期待视野”使得我们不得不看到,读者的接受并不是完全被作品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有着自己的主体性——但是姚斯的理论的弱点也在于此,过分地强调作者的作用很可能导致矫枉过正,因此,伊瑟尔的“召唤结构”将读者的理解也就拉回了正轨。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自不待言,不过,西方当代文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不是盲目的。毕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很早,不同于西方当代文论的这些个学者们所生活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当代文论的一个典型的影响在于,文论家的目光变得相当挑剔,他们要求作家的作品要明显地指向社会,甚至是批判着社会(霍克海默),去造反(马尔库塞),去拯救(阿多诺);不光是作家要这样,文论家也不能逃避这一历史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还使得文论家们把目光从文本自身移向了社会的的历史文化领域,去分析这经济基础到底会对文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方面,本雅明、伊格尔顿是代表,特别是后者,伊格尔顿对文学生产的机制的深入分析,也就触及到了后来出现的文化研究的内容。

精神分析起源于弗洛伊德,这一派最为后人所指责之处就在于其“泛性论”:确实也是如此,如果把脑袋里的东西全都转移到了生殖器上,那么文学研究就不应当是在书斋里,而是在卧室里;但是如果一张床就可以取代书桌的话,那么每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也就都成了文学:片面地强调“性”最终将导致文学价值的失落。但是,精神分析的价值也是由性而发的,弗洛伊德看到的是外界对性的压抑,也正是这个压抑,如果我们把它从性的领域中拿出来推而广之,就可以发现在社会中存在着的对人性的压抑,这种对人性的压抑最终将导致精神分析症这样的结果。于是,文学就可以用其升华作用使人们得到替代性的满足。但是问题恰恰在于,这种替代性的满足到底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使人们真正地遗忘以至于摆脱压抑呢?我们难道只能是面对着压抑吗?受惠于马克思主义与这一派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固然对来自社会的压抑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最终也在企图通过否定性的艺术实现人的解放,这难道就足够了吗?

这一些困境不光是文学理论的困境,也是人的生存的困境。现代性固然提升了人的主体性,但是主体性最终却反作用于人自身,显示出了其自身性。也正是这种自反性,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反思现代性,反思着被人们所吹捧的结构。哈贝马斯无奈地看到了现代性的负面,但是他也只能是为人们勾勒了交往理性的乌托邦。结构难道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它真的是合理的吗?1968年的夏季,在巴黎街头,随着学生们义愤填膺的“我越是革命,就越想做-爱;我越做-爱,就越想革命”的呐喊声中,宏大的结构也就彻底地露出了马脚,成为人们嗤之以鼻的劳什子。德里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推翻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利奥塔更是一针见血,为现代性合法化的危机唱起了快乐的挽歌;福柯则是不依不饶,在sm的花样里,建立起了与结构针锋相对的系谱学。这一切都使得结构主义大为失色,一场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也就高高地飘扬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这些文论不再对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采取接纳的态度,而是对之进行质疑,或是戳穿其压迫、欺骗的实质,对传统的二元对立进行不折不扣的颠覆。这样的思想浪潮不能不说是一场现代版的狂飙突进。这种狂飙突进也使得人们对文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文学的存在之处不再仅仅限于庙堂,它也可以在江湖之中。江湖之中的文学也不再是“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而是“处江湖之远而敌其君”:对于这种大众意义上的文学,人们不再对之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与指责,而是发现其合理性,这里,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就成为人们为这种江湖的文学辩护的用力武器。这场官司打起来特别热闹,先有伯明翰学派,后有菲斯克、斯道雷,其实那个为党的事业而牺牲的葛兰西同志也得算进去。他们的理论,其意义并不是在于简单地为江湖文学辩护,更深的意义上,是在迫使我们深入地思考,对诸如“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此类的文本,我们还应当采取精英主义的嘲讽吗?——这种思索仍在继续,想完成这种思索,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年来的理论拿来就行了,还得整合已有的理论。因为,西方当代文论是就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是一个对文学的本质的思考逐步脱离单纯的文本的过程,是一个对文学的态度愈加宽容的过程,是一个越来越强调文学的公共性的过程(二战以后的文论表现得相当明显)。

这便是我的一份学习总结。通过这次学习,我大体上把西方当代文论的发展线索搞清,也厘清了以前学习的很多的错误的认识。这次学习进行了四个多月,其间又经过了春节,而在这个春节里年迈的祖母又得了重病一度很危险,但所幸的是后来已经脱离危险,目前身体健康,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稍后,我将去医院探视我的外甥女,她得了脑部的疾病(未确诊),表哥从老家来长春为她治病。我的表哥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这些年,他一直在贫穷之中体会着稼穑之艰,但是他毫无怨言。这一次,在农忙时节,他放下地里的活为女儿治病,承担着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想,他对生活的韧劲儿与责任心,就是一本厚厚的大书。

2017年4月25号早上在长春净月潭畔家中

当代文学学习总结[篇3]

《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幷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实际为叶昼伪托,也称李卓吾评本或伪李评本)。3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作了详细的评点。严重诋毁曹操,拥刘反曹思想更严重。毛本《三国》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推崇“仁政”。如刘备(理想化的人君)和曹操(奸雄)的对比。2宣扬“忠义”。诸葛亮忠于明主,关羽勇、义(义>忠,市民-意识的影响)。3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封建社会的谋略智慧、斗争经验。如诸葛亮、周瑜等。4“拥刘反曹”的倾向和其实质。首先,历史的上陈寿的《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的,经过一系列历史演变,最终在朱熹时期确立了蜀汉的正统地位。与罗贯中所处元末“人心思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其次,曹魏四十五年战争不断而刘备以仁义治国,希望仁君贤相治国;最后,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更认同刘备。5作品十分注意人才问题,强调人才政治,在人的价值上尤其强调以道德的标准作评价。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军事文学的开山之祖,描写战争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

②全景性的战争描写

③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人物和战争结合)

④描写富于变化,有张有弛

2、虚实结合。

①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赤壁之战

②更改时间、调换地点:

③添枝加叶、善于铺叙:三顾茅庐

④无中生有、凭空虚构:

⑤善于穿插、巧遇构思:失空斩

3、创造了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⑦采用典型的情节、细节塑造人物

⑧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⑨尖锐的矛盾中表现人物的性格

4、宏伟壮阔、完整严密的网状结构

5、语言艺术上文白相杂:(引用史料、历史感、人物的身份)

《水浒传》的版本:

1《水浒传》的版本复杂,有繁本与简本之别。2繁本系统中,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已佚。今存最早的的百回本是康熙时补修万历本。3另有万历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现存最完整百回本。4繁本中的袁无涯120回本,增加了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在文字上与百回本略有不同,也附有“李卓吾”的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5,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6简本是繁本的节本,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英雄谱》本,水浒、三国合刊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和结构

人物

1、作者善于把握不同人物的出身、教养、生活经历来刻画人物各自的性格。(林冲、杨志、鲁达)

2、善于把任务安置在激烈的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展示性格(武松打虎)

3、注意让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林冲)

4、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武松、李逵打虎)

5、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6、注重心理描写

结构

艺术结构完整而富于变化

《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在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将其上梁山前的业绩基本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这样环环相扣,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串始终。这样的艺术结构,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它形成一个整体,但各部分往往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前半部的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形式,固然留有组织改造原有民间故事的痕迹,但也有利于集中笔墨、淋漓酣畅地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豪杰。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结构特色:

艺术成就

1、运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充满浪漫主义色。

2、人物形象把动物性、神性、人性三者有机结合。(“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

3、以美丑的外表对应丑美的内质。

4、幽默讽刺、诙谐机趣并存

①题材中包含着对宗教的嘲讽

②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中讽刺当时世态

③对作品中正面想象的缺点也予以嘲弄和批评。

结构特色

1、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

2、全书由四十多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说是有多个短篇小说连缀组合而成。

3、作品结构的连续性和一贯性,表现为共同的主人公、共同统一的主题,还表现在每回之间情节上都有联系。

《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世情小说。

当代文学学习总结[篇4]

拟话本

由文人对话本进行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的写作,供案头阅读。由唐朝的说话艺术的底本——“话本”发展而来。如“三言”“二拍”及以后作品

“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2“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3“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4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5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6“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思想内容

①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细致描写了山人的经商活动(《杨八-老越国奇逢》《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颂扬小商人轻财重义的品质《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施润泽滩阙遇友》)

②市民爱情观:《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莘瑶琴)——痴情;有悖于封建贞操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男女平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王娇鸾百年长恨》(周廷章)

③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2、艺术特色

①人物塑造: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环境中刻画人物的个性;富有特征性细节来塑造人物;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

②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较多使用巧合和偶然的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描写、推动故事情节

③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3、语言:典雅而不失通俗,大量用谚语、俗语。

“无奇之所以为奇”

《今古奇观》:

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三话”:

1、瞿佑的《剪灯新话》

2、李桢《剪灯馀话》

3、邵景詹《觅灯因话》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1、歌颂了自由而幸福的婚姻爱情

①作品肯定了为封建礼教所不容的情的力量。(乔生和连城《连城》爱情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②作品强调“人生所重者知己”的观点(《连城》)

③塑造了许多聪明、美丽、热情、纯真的不为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形象。《婴宁》《小翠》《颜氏》

④不足:美化了一夫多妻制;婚姻的宿命论;片面宣扬贞操观。

2、暴露封建制度的彼端

①作者塑造了一批有真才实学而屡试不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司文郎》宋生

②对利欲熏心、热衷功名之徒的嘲讽。《司文郎》余杭生

③揭示了科举制度造成的恶浊社会风气。《胡四娘》“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也。

3、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梦狼》《向皋化虎》《商三官》

艺术成就

以传奇法写志怪,吸收了六朝志异小说造奇设幻的传统,扬弃了初呈梗概、为志怪而志怪的弱点,变“幻而不真”“诞而不精”为“亦真亦幻”“诞而近情”。篇幅漫长、记叙委曲、真幻相生,并作出开拓——在真幻相生中的寓意性方面做了开拓。

1、塑造了优美动人、色彩特异的形象。

①充分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婴宁》和《小翠》

②人性、灵性、动物性的结合。《绿衣女》

③作者善于提炼和组织真实而富有表现力的生活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王桂庵》中的芸娘(王桂庵投金、投金钏)

2、曲折离奇、起伏多变的故事情节

①作者充分注意到短篇小说的特点,通过曲折多变的情节,迅速展开矛盾、逐步深化主题。《石清虚》(邢云飞对奇石的几得几失)

②情节还具有神奇虚幻的特点

③故事有很强的悬念性《胭脂》

3、语言: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的诗化语言

①无论抒情写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姿多彩《婴宁》中描写婴宁所住云山

②语言生动传神《妾击贼》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作品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并旁及当时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尚进行揭示和批判。

1、对科举的批判,描写了封建末世的儒林群像。

①塑造了几个“科举迷”,揭露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举业至上主义者:酸腐无学)

②作者塑造一批贪官劣绅形象,从侧面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

③刻画了一些假名士的形象。

2、表现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①王冕

②杜少卿和沈琼枝

③真儒:迟衡山

3、作者在最后一节刻画出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小民。

艺术成就

1、摆脱了传统的体裁和题材(才子佳人、英雄传奇),脱尽了话本的痕迹,成为地道的案头之作,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

2、讽刺艺术(鲁迅: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①能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②针对不同人物做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③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采用当面揭穿法;前后对照;讽刺上不排除夸张——范进和其母)

3、结构:“集诸碎锦,合为帖子”,没有中心人物、没有中心情节,而是由一个人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人相对独立的故事。“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

4、语言:含蓄风趣,准确、简洁,富有形象性。

当代文学学习总结[篇5]

xx月xx日上午3—4节课,我们预备党员和发展对象在教4进行了xx月份的政治学习,学习主题是关于“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在前几天,我们学校的各个学院也就党代会进行了多次的座谈会。07级分两组、08级一组先分别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又集中起来交流意见。

在小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有的传达了学校党代会的精神,有的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不过我更多的感觉是这像是以前的我为经院建言献策。

在湖北经济学院党代会上,周元武书记的报告客观对过去五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未来五年也做了科学规划,他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大学生素质与能力。作为本科院校下的高职高专,针对党代会要求,管院学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既要跟紧本科,又要有自己的特色。管院学生也是经院一份子,也要主动去思考做到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方法,强化“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出谋划策,尽到自己的义务。报告中要求勤俭办学,学生们也应从日常点滴做起,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而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党代会也对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党员也要在学生当中营造良好的党风,带动学风。党代会报告中对管院的要求有38个字:管理技术学院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办出特色,做精做强。

有的同学也结合实际谈到了我们学校的食堂问题,还有党费的缴纳要及时,同时党费的使用要实行公开制,不仅要在党内公开,还要对外公开。同时也提到了学校的资源要共享,比如实验室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这个地方只对本科生开放,而我们专科生进去了根本做不了题目。还有的同学也提到了要加强监查力度。我们作为毕业生,要对自己有危机意识,多与身边的同学沟通,党员的考核不实。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有差距,学校目前的社会实践考核较为僵化。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定位,通过科研实践和专业实习创造优势。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平台,建立和企业的联系,提升在外影响,“不是一个人优秀,而是一批人优秀”。

我们小组讨论后,最后三组又进行了交流,综合三组的讨论意见,我觉得我们这次的小组讨论还是挺成功的,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了党代会精神,并且要更好的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