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留神得领会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留神得领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8W 次

解决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啊。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留神得领会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篇1】

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下面我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是抓认识,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加强”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作为我局工作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执法的治本之策,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各股室的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不断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的开展。

二是抓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干部能力促机关效能。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推动机关干部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三服务”的水平。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

三是抓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公公示制》、《限时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设立效能建设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聘请”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监督员,为检查考评”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定硬尺子。

四是抓结合,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用效能建设促进和推动其他建设,用其他建设的成果检验效能建设;使各个活动融会贯通,相互提高;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当前工作、自己的实际、上级的要求相结合,讲实际、求实效,不就活动抓活动,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五是抓奖惩,运用考评结果鼓励干事的,规诫混事的,处罚乱事的。充分利用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网上投诉等形式,广开言路,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有一件,查一件,坚决制止行政“迟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同时,适时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篇2】

时下,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官员患上了“反腐恐惧症”,为官不为的现象有所抬头,处其位而不履其事的官员不作为现象,正在变成一个热点话题,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以某种方式导致了官员不作为。其实,一些官员由过去的“乱作为”到如今的“不作为”是一个进步,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以某种方式导致了官员“不作为”是在为官员自身的“不作为”拉关系、找借口。

据报道,当前的为官不为,根据一些调查和干部自述分析,可分为三类情况。一种表现是职责缺位,基本不研究本职工作,热衷于跑关系,把困难和矛盾都往外推。另一种是不敢担当,害怕冒风险,担心踩红线,不太会在媒体与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干脆开启“自保模式”。还有一种是怠工观望,鉴于现在规矩多了,审查严了,所以招商搁下了,项目不跑了,资金也不争取了,甚至牢骚话也多了,所谓“反腐影响发展”之类的谬论往往源自这一群体。客观上讲,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这一群体的官员的腐败行为不得不受到明显遏制,以至恐惧,患上了“反腐恐惧症”,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正是我们的反腐败斗争需要达到的作用和效果。从实际情况看,这一群体的官员由过去的“乱作为”到如今的“不作为”是一个进步,毕竟,它比官员以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乱作为”现象要好许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明白,激浊扬清,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存在一段距离,而缩短这段距离的关键是要完善“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也要相信,如果说事物发展是以“波浪式”在前进,那么,这一群体的官员由过去的“乱作为”到如今的“不作为”则是在这一前进过程中进行理智反思、审慎取舍、心态调整所带来的暂时停顿状态,是不可能阻止事物发展前行的;反腐“不捣黄龙誓不休”,是党心民心所向。

当然,“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作为”现象也是我们的党纪党规所不允许的。然而,凡事都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得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让过去“乱作为”的官员有一个心理休整期和环境适应期。我们要相信,一旦过去“乱作为”的官员缓过神来,从内心深处明白了为自身的“不作为”拉关系、找借口决无立足之地,真正适应了而今的作为环境,这对我们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向标,乃至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依然是大有好处的。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犯了错误、而又知错能改的干部,我们还是应当给予其必要的机会。毕竟,党培养一名干部,也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既拍苍蝇,又打老虎,形成对****分子的高压态势。官场生态为之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纷纷点赞。然而,就在反****斗争持续深入推进的时候,少数党员干部却患上“不作为、慢作为”的病症,企图以此消极对抗中央,幻想反腐风暴风早点刮过去,作风“紧箍咒”尽快摘下来。

我们奉劝患了这一病症的少数党员干部:不立即在思想深处治一治病,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有许多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对工作敷衍塞责、毫不上心,有的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处世哲学,遇到问题绕着走,生怕惹祸上身,有的对前来办事的人搞“软拒绝”,“不吃不拿也不干”。

“不作为、慢作为”危害极大,因为它既是对上不负责,也是对下不负责。所谓对上不负责,是指“不作为、慢作为”阻碍了中央大政方针的执行和落实,“梗阻”了中央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威望;所谓对下不负责,是指“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对群众的事采取“一推二拖三挂起,不管群众苦乐生死”的态度,严重妨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影响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以前也存在,但多是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宗旨意识淡漠所导致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整治****,有力刹住了“舒舒服服当官,轻轻松松吃喝,随随便便收礼”的官场歪风。少数党员干部对此不能适应、不愿接受,胡说什么“官不聊生”,叫嚣什么“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实惠越来越少、权力越来越小”,在实际工作中,集中表现为“不作为、慢作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显而易见,这种“不作为、慢作为”并不是简单的慵政懒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疾病,是幻想通过消极对抗中央,使“八项规定”、打击****、简政放权等中央重大举措最终不了了之。患了这种思想疾病的干部,无疑严重低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整治****的坚强决心,严重低估了人民群众对中央大政方针的支持和拥护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他还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对少数患病干部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两段话无疑是“治病良药”。全国人民都明白的道理,你们也一定要牢记:在其位则谋其政。企图以“不作为、慢作为”消极对抗中央,一定会自食其果,受到严厉问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