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书笔记 > [写作提高篇]修辞手法大全,写给想要更出色的你

[写作提高篇]修辞手法大全,写给想要更出色的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9W 次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开学伊始,给同学送上常见修辞方法,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对阅读,写作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写作提高篇]修辞手法大全,写给想要更出色的你

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⒈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⒊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⒋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实践出真知,你需要练练手

1、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解析】:前后矛盾。

2、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台医生职业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绘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 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应为前一个巴金。

3、以“草萤为耀终非火”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C )

A.木石无意焉有情 B.道是无情却有情

C.荷露成团岂是珠 D.流水无情岂是春

【解析】:根据“词性”“事物”“平仄”等。

4、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D )

A.那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看去,好像是一束束火把。

B.妒忌心是烈火,不知烧掉了多少善良的本性。

C.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D.春姑娘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悦传遍山村。

【解析】:A比喻B拟人、比喻C比喻D拟人

5、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C )

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眼眶。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解析】: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

6、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白色的花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B.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C.在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湖水,快活地向外奔。

D.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解析】:D矛盾

7、对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D )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才华出众。)

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暖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开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共用了两个比喻,名为咏柳,实为咏春。)

【解析】:D用了三个比喻

8、对下面两个比喻句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D )

比喻句——没有下岗的职工就像秧田里的苗,下岗的职工就像石缝里的小草。

A.前一比喻说明:在岗职工的生活环境优越,所有职工都应创造条件,争取重新上岗。

B.后一比喻意在说明:下岗职工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像小草一样的奉献精神。

C.这两个比喻主要说明:面对社会的竞争,人人都有下岗的危险,应该正确对待。

D.这两个比喻主要说明:下岗职工生活的艰难和他们痛苦的心态。

【解析】:注意说话的侧重点

9、在下面短文横线处填上喻体,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藤萝花和牵牛花,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楂树,墙外是一些杨树、柳树、梨树,就像是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A.密封的四堵墙 B.童年五彩的梦

C.姐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绣花的绿裙子

【解析】:根据上下文

10、对下文采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A )。

泰山,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梢游移,好像是挂满枝的晶亮的硕果。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A.比喻 夸张 排比 B.比喻 拟人 夸张

c.拟人 夸张 排比 D.比喻 拟人 排比

【解析】:“好像是挂满枝的晶亮的硕果”为比喻;“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为夸张;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为排比。

11、下列句子画线处在修辞方法使用上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这时候看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时候正在下雨,千万支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B.自从使用光谱分析世界各地的海水、河水,各种各样的矿石和各处的土壤,新元素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接二连三出现了。

C.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让这种使人微醉的感情发酵的去处可真多呢!

D.这里的冬天,三日冷两日暖的,碰上好天,一丝风都没有,太阳暖烘烘的,好像春天。

【解析】:“雨后春笋”形容新事物大量出现。元素应是发现。

12、选出对下面这段话中的比喻修辞分析止确的一项

说不得从何时起,我被看作敏感的人。想想,我也确实敏感了,天边刚飘来一片云,我就感到浑身凉森森,不停地打喷嚏,有时还发烧。自己不安定,扰得别人也不安宁。我若不打喷嚏,人家根本就看不到乌云的,所以不但害人,而且害已。

如果作者所说的“敏感”是对社会现实的敏感,那么这一项是( C )

A.“乌云”喻社会不良现象,“打喷嚏”喻作者担心不良现象会影响自己。

B.“乌云”喻社会不良现象,“打喷嚏”喻作者担心不良现象会影响白己,不会影响别人。

C.“乌云”喻社会阴暗面,“打喷嚏”喻作者揭露阴暗而。

D.“乌云”喻不正之风,“打喷嚏”喻作者不愿与不正之风同流合污。

【解析】:主要抓住“我若不打喷嚏,人家根本就看不到乌云的”来理解。

13、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准确、表达效果较好的一句是( C )

A.公园里的粉红的荷花像出水芙蓉般地美丽。

B.周洁舞蹈动作美极了,就像神话传说中的飞天一样。

C.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

D.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解析】:A荷花即芙蓉,不构成比喻;B、C不贴切。

14、下面一副对联缺二个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神到处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A.文章 B.品格 c.时光 D.须眉

【解析】:从结构内容上及平仄上去考虑。

15.、下列对联中,与横批“政通人和”最配的一副是( C )

A.桃红柳绿看大好河山都成锦绣

春种秋收望无边土地尽是黄金

B.祛瘟神扫垃圾四海澄明辞旧岁

正党风从民意万家欢乐迎新春

C.举大事办好事干实事群众满意

举贤人荐能人当仆人百姓欢心

D.好理论好政策好路线样样都好

新国家新社会新人民事事皆新

【解析】:从“政通人和”的内容上去选择。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