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 各类观后感文章

各类观后感文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当你的思念变滚烫,那不是爱上一个人,而是彻底离不开一个人。只有当你再也无法离开一个人,才是真正的结局。这个结局,要么同归于尽,要么遍体鳞伤。所以,做人真的不能爱的太深。

各类观后感文章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观后感

遥想当年,八娘未嫁时,白裙飘飘,眉眼清丽,唇角含笑。那英气风姿让人忍不住想起戏文里佘太君要求的聘礼:东至东海红芍药,南至南海绿迎春,西至西海灵芝草,北至北海玉树根。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烟雾八两琴音,火烧的冰雹九两整,晒干的雪花要一斤。这等佳人绝代,自当配得上四色彩礼,星月宠爱。

只是,这是那个属于李若彤的年代。

终于抽空看了《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虽然没有期待那曾经的感动,却希望得到别样的恢弘。没想到,看了半个多小时,都只是一场众慈母护败儿的闹剧而已。

开场篇章,将军铁衣,银剑血染,本应是无限的风采和悲怆。没想到的是一只放飞了青丝的信鸽,就坏了全场的气氛,这战场柔情,或是将士死前的一次浪漫的回顾,或者血战前夜一次决绝的相拥。在这最紧急的时刻,两个将士的性命,就是主帅那一点点无所谓的柔情?!

小将文广,虽不记得他到底有什么威名远播,可也不明白怎么会无厘头到佘太君寿宴迟迟不归,归来却只是带回来一头莫名其妙的马?敢情当天是马儿的拍卖会,小爷您赶着赶场了?莫名其妙就拜帅,敢情宋仁宗娶不了八妹,就真真心打算断了杨家最后一点血脉?当年宋朝虽然政廷灰暗,可也不是没有法律规矩,没有忠臣名士了。拜了也就拜了,我当你一场戏,忘记了你的过。可是你居然看到几个半斥候半偷袭的小兵,就横刀立马大喝一声冲了出……留下一群孤儿寡妇的叫着文广,一溜小跑,莫名其妙折了几个丫鬟,还好意思显摆,我要是穆桂英,我就不是夺帅而已,我打残了你,让你回家除了传宗接代之外什么都不会做才是正经!

本还想尽量不用戏谑的口气谈这部戏,至少也看被冻死的那五匹马的份上,居然还是忍不住。不过说实话,张柏芝扮演的穆桂英未出嫁时候的扮相还是蛮清丽的,那份刁钻英气也颇有寨主之女的风采。虽然那哭的时候总是上扬的唇角让人诟病,我总觉得这是张柏芝历经婚姻变化之后的另外一种顿悟:笑着流泪。这种美,或许属于张柏芝,或许这是她对穆桂英这个曾经也是小混混,曾经也是铁血娘子,曾经也洗铅华嫁入名门相夫教子的女人的感悟。观众的不认可,或者是习惯了穆桂英40岁本应稳健的将帅风姿,或者是带着对张柏芝本人的偏见。

话题渐远,还是就电影,论电影,最多就是感慨下,演员也要有文化,能够懂点历史,能够看懂剧本才行,这种大烂剧,最好还是sayonara。

前前后后那些不知所云之处实在太多,再比如那些呼天抢地的哭喊,“文广,我要救文广!”“七娘死的太惨了,大娘死得有价值……”一场几乎是不战即溃的战役,竟然折了杨家若干女将,真不知道这电影是不是为了抹黑而存在的!

战场列阵,本应以旗为号,不曾想都是主帅一声令下,姐姐,兄弟,你们虽然未得支援,也是万人部队,这么没常识?再有那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时候,哪里顾得到什么鸳鸯、白雪的,不说这血花四溢,血流成河的冷兵器时代,就是后来枪战时候的一击即中,也不难从老兵日志和口述中知道那种无所畏惧,那种肾上腺激素作用下斩尽敌首方可回还的壮志情怀。这戏里,却太多男女情长,女女情长,男男情长……

柴郡主痛斥王强,算是难得大快人心的戏份,可是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佘太君稳坐如山,难道被保护惯了,那维护八妹,维护杨府,维护正义的刚正不阿已经不在了?佘太君亦是匪首之女,什么规矩方圆,无非是老来慢慢沉淀了火气,给族人当个范例,难不成不畏仁宗敢于拒婚的老太君,真的这点傲气都没有?!也罢,我当你是为了给儿媳妇多点戏份吧!

戏到尾声,宗保桂英殉国,死得挺着急。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白痴剧本和不争气的儿子!

突然一声“怀玉”,惊得我差点穿越。届此,文广的成长史正式完成,当了爹,挂了帅,怀念着爹娘,祸害另外一部电影。话说这小爷到底是谁家的亲戚?!不懂,不明白!看不透!音乐起……这音乐不错,真心的。

另外,这电影,叫什么名字来着?军令如山?!哪里?果然不怕编剧没文化,就怕编剧说瞎话!

真心不是我们要求越来越高,也不是真的要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国内的电影。可是,自己总是在糟蹋自己的历史,自己总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那让我们如何选择呢?

《恐怖游轮》观后感范文

关于时间,电影是所有艺术形式中,将这个概念表现得最为极致,最耐人寻味的一种。我们建构,解构,重塑,推翻,甚至将无止境的时间压缩为短短两个小时。我们无法在时间上做文章,而痛苦又正好是个时间概念,电影刚好可以。于是乎,才有了那么多用意不明的倒叙,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插叙,残酷又美好的回忆,以及难以解释的梦境。

正因为有了叙事,电影才成为一种语言,它模拟现实世界模拟得越像,它表现现实世界的能力就越弱。语言的魅力在于感觉,劲道,在于用最少的内容表现出最深层次的含义。非线性的叙事解构正好将这种语言的魅力放大,带领观者在创作者假定的时空中,抽丝剥茧,找到故事的主线与核心,开始一场名为“结束其实是个开始,一切可以重来”的游戏。

无关乎接受者和信息发布者在世界观与宇宙观上的不同,本质来说,这发生的所有一切都来自戏剧的假定性而已。现实世界根本没有改变,城市还是那样的城市,人还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你穿越在过了这些几乎密不透风的非线性时空以后,以后你看到一只蝴蝶,至少会想到,噢,地球上有个地方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宇宙三角

某部电影里有这么一段关于宇宙命运的台词:“宇宙会崩溃为一点,然后再度膨胀,这样周而复始。当宇宙再度膨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重演。你所犯过的错误全会重演,一次又一次,永远轮回。”这个解释无疑可以概括整部电影。

《恐怖游轮》讲述了女主人公登上朋友的游艇准备度假,期间遇到了风暴,游艇被打翻,一行几人求救,刚好登上了一艘驶过附近的大游轮。之后发现,游轮空无一人,疑点重重,女主人公在神秘力量的驱使下,一个一个地杀死了同行的人。她的目的是想要等到下一次游艇经过,自己好逃出,但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不断遇见不同时空、不同心理状态的自己,在无数次轮回中,周而复始。她再次回到儿子身边,却发现那个暴躁的母亲正是几个小时前的自己,她杀了自己之后带着儿子离开,中途遭遇车祸。为了拯救儿子,她又坐着死神开的出租车来到码头,准备开始下一场生死轮回。

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理解成从前有艘游艇,游艇被风暴打翻,上面的人登上游轮,一个接着一个死,游艇上的人继续登上游轮,又一个接着一个死……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而刚好那艘大游轮的名字就叫“Aeolus号”,埃俄罗斯便是西西弗斯的父亲。

同样,女主角也是如此,从故事的起点到终点,就是一直在推着这块巨石,原因竟也是背叛了死神(司机),她答应司机会回来,可她下车之后再也无法回头,遁入下一场恐怖的轮回中。“希望”是潘多拉盒子中的最后一件东西。女性其弱,为母则刚,她正是抱着这个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盒子里释放出来的是无休止的挣扎和人生的终极宿命论。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是电影《暴雨将至》里点题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恐怖游轮》,虽然它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三角”。三角与圆圈,在运行轨迹上略有不同,圆圈的环形让故事走向趋于缓和,但一步一步同样有着矛盾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于情节点,最终走向故事刚开始的地方。三角同样如此,其中情节上的转折点,引起了人物在动机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在根本上导致了后来情节的发生。所以,圆圈的动力来自不可抗拒的外部,而三角的动力则来自内部人物本身。

无限循环

故事的视角始终聚焦在1号女主杰西身上,包括她第一次登上游轮(船上出现的一堆项链,死尸等关键提示物都在提醒我们永无止境,就把1号杰西当作是最开始不明真相的群众中的一员)。1号杰西捡到自己的钥匙,看到神秘人的身影,在剧院看到蒙面人,打到蒙面人,调好留声机,传来呼救声,走到甲板上,惊恐的一幕出现了!新的一行人又出现了,他们声称看到的人就是1号杰西。惊恐的1号退回到驾驶舱,不小心碰到留声机,音乐变成循环,之后1号把钥匙掉在走廊里,被2号捡到,1号又在甲板上看到海中唐尼的尸体,而刚刚唐尼却死在剧院里。(1号,2号,3号杰西的剧情有细微不同,但依然是循环)1号杰西和2号维克特说话,不小心撞破他的头,这里就是为什么之前1号维克特要攻击1号杰西。接下来,1号杰西在化妆间看到的纸团,掉下的项链,此时的杰西没带项链,后来又带上了,埋下伏笔。

至此,走廊、甲板、餐厅、剧场、化妆间5个重要场景全部出现过一次了,餐厅里两个杰西遇见,剧场里,1号救出夫妻(之后把他们杀死在房间里,留下剧院的血字,解释了为什么唐尼尸体出现在海上,重伤的萨利爬到到处都是自己尸体的角落,为了让后面不断上船的人顺着自己的目的行动,当然此时的1号杰西还没有完全变成蒙面杰西)。写到这里,感觉很乱,但电影的细节和逻辑是无懈可击的,说有bug的人只是不明白永劫复归的道理,1号,2号,3号各自的剧情有细微不同,它们相互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而已。

重伤的萨利逃到船顶,震撼性的一幕出现了,很难想象当你看到一堆自己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感受。(《生化危机》里也有这样的桥段)此时1号杰西把自己外套给了萨利,这个设计客观上让观众更好的分辨几个杰西。之后1号杰西亲眼目睹2号杰西干掉蒙面杰西。之后新的人上船了,杰西现在的目标很简单,杀掉他们,改血字,带面罩,处理尸体。此时1号杰西已经变成蒙面杰西,跟新上船的杰西搏斗,只不过视角换成了蒙面杰西的,然后被推下海,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杰西被冲到岸上,跟最初在三角号上的梦境式影像一模一样。如果此时电影结束,一切都被解释为是一场异样的梦境的话,那么此片跟烂片没有区别。之后发生的事便是电影中更让人震撼,让人唏嘘的情节。

经历过一切的杰西冲到家里,却发现另一个对儿子毫无耐心,脾气暴躁的自己。她必须杀了自己,解救儿子,让一切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他儿子自闭的病症跟他两个态度分裂的母亲有很大关系)杰西处理尸体时,把死的她身上的项链戴在了自己身上。解释了之后重新回到游艇上的她戴了项链的细节。之后她开车带儿子离开,广告牌上的“Goodbye please return”这个细节也在暗示杰西和观众。接下来遇上的车祸扭转了整个局面,儿子死,自己的尸体被当做当场死亡,茫然的她看着这一幕,于是她接下来的打算,我们都明白了。(我更加偏向于在这个时候杰西已经死了,之后的她都是某种时空中的意识行为,参考《生死停留》)。出租车司机适时出现,明示她没有办法救活男孩,问她要不要坐自己的车,意思就是死神来接你该的地方了,而杰西回答“Yes,带我港口。”到了港口,司机说先不关计价器,意思就是死神给你一个道别的机会,完成了最后心愿之后必须回来。然后又问她“你还会回来的吧”。她回答“Yes,I promise.”可她却上了游艇,违背了诺言,终受到了死神的惩罚。

结尾的镜头和开始时无缝连接,“三角”重新杨帆起航,无限循环重新开始,直到她幡然悔悟。

安全生产观后感

公司项目部组织员工观看了“安全生产事故教育片”,从中看到的安全事故现场触目惊心,观后感触颇深。

安全警示教育片里,血的教育又一次警示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并要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安全思想意识融入到人性化、亲情化的安全宣传教育中,珍爱生命,关注安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通过这一幕幕血的教训,提醒、号召每位同事都要树立“安全在我心中”的理念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安全无小事”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做起来并未完全对号。有一种流行说法叫“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就是这种流行说法的突出注解,而因此引起的严重后果也是触目惊心的。

事故原因表明我们的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章较多但后果是严重的难以挽回的。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职工生产在第一线,现场环境复杂有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每一位职工都要有危机意识,事故是对思想麻痹者的惩罚。切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你终身的遗憾。

而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管理不严、操作不当、违反规程引起的。人的因素占了主导作用,所以,安全管理须臾离不开以人为本这根主线,重在管理,提高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树立“安全在我心中”的理念就是体现“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责任及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稍不注意就会受到它的危害乃至失去宝贵的生命,这是血的教训!愿安全警示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的座右铭,时刻牢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严格按规程操作,认真执行安全生制度,实现安全生和文明生产。

我即思而言:是安全!是安全捍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权利,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

《车轮下的启示》观后感

通过观看安环部组织的教育片《车轮下的启示》再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车辆安全事故,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痛景象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伤害的锥心之痛。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车辆安全只是我们生活工作中所要注重的一个方面,现代社会,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存在于方方面面,我们要更加警醒自己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诲,对自己、对亲人、对单位负责。任何一起较大的安全事故对家庭和企业都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为减少安全损害我认为必须做到下面的几点:

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应有的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自觉的了解和发现,有了安全意识,我们无论是出行、驾乘车辆、娱乐等等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安全问题,对安全隐患有高度自觉的敏感,从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二、在生活和工作中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或安全常识

对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触的事物,我们要尽可能掌握它们的物理的化学的属性,知道这些属性哪些会对我们人的身体或精神造成损害、损害的程度和方式,知道了才能在接触中采取不会造成伤害的行为。比如研究表明,当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车辆仅仅在时速40Km下的紧急刹车就会对无防备的车内人员形成致命伤害。所以,每个人都要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书藉中学习,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不断积累安全知识,形成自我的安全自觉,也能辨别他人或事的不安全因素,并提高安全自救和救他的能力。

三、每个人在安全方面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此处的“以人为本”中“人”,除了指自己外,更多的是指“他人”,即也要本着对他人安全负责的精神,强化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或侥幸或不负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意识。这是我们常说的“不伤害他人”根本内涵,本质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关键在于,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意识:我不能这样做,这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现在有的人,在城市中酒后开车的行为似乎表面是心存侥幸,本质是缺乏爱人之心,对他人的伤痛不能感同身受的麻木不仁,离文明二字何其遥远!

四、安全监管人员要尽职尽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存在侥幸心理,坚决制止和排除

安全监管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具备丰富的安全专业知识,是专业的安全隐患发现者,普通人也许受限于知识的欠缺或意识的淡薄,不能较全面的防备身边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安全监管人员发现、制止或排除,将能避免很多的悲剧发生,这一点从教育警示片案例中也得到体现。

相信我们做好了以上几点,将最大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的概率。

乐园追放观后感

配乐很棒,和剧情很配合有没有太喧宾夺主,该安静安静,该燃的燃,动作场面超乎预想的效果好。

主题是比较经典常见的反乌托邦题材,设定讲得很清楚,没有乱加太多东西,大多观众基本都能理解,没有像PP一样去过分玩文艺哲学啥的,思想的碰撞也基本集中在男女主不同的观念对话中,不拖沓,说教的意味也不是很重,让观众比较清晰的理解,没有强塞进很多东西使故事节奏失衡或者太突兀。

套路是比较经典的套路,但是并不俗套,这点难能可贵。本片成功之处就在于专注,思想明确,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不会过度批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价值观,想要幸福,片子对这一点没有做太多哲学上的探讨,因为也没有必要,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需要整天思考这些,本片并不是大悲或大喜,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状态,皆大欢喜或者苦大仇深是少数,有的只是某种可能性或者某些细微的改变。

在本片中这点做得很好,仅仅是专注于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不同的人对于乐园的看法与追求。

大叔:就是我们常说的被重力束缚的灵魂吧,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观念。

女主:开始时代表迪瓦的功劳决定待遇为了社会可以牺牲个人的思想,后来被大叔改变,决定留在地球。

Setter:代表并继承了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对新的乐园的追逐。

几个主要人物的选择以及改变就是本片的核心了,Setter去追逐新的乐园只身上路将来会不会遇到真的乐园?我们不得而知,女主被迪瓦放逐并舍弃了迪瓦选择去了解真正的世界,大叔依然选择留在地球。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与可能性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坚持了这一点,现在这种好好讲一个故事,而不是带着太过明显的目的性或者我就是要与众不同,我就是要刺激的片子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一部包罗万象的神作固然可贵,但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有太多那样的作品,多少人因为追求所谓的高深黑而忘记了自己本来想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对于老虚我想说:恭喜你克服了写不出好结局的怪病了。

对于等着刷老虚和死人的某些虚厨以及等着虚厨高潮然后黑老虚的虚黑们,你们可以消停点了,这部作品不会成为死人神作。

《烈火战车》观后感

其实多年前就看过了,但是,现在重温的时候,又是不同。

“我跑步的时候感觉到主的高兴”,“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这位不愿意在安息日参赛的选手,却在另外的自己不擅长的400米上得冠。埃立克.利德尔的跑姿根本就不可能在径赛场上夺魁。他跑时动作相当奇特,双臂高高的摆动着,膝盖也抬得相当高,而头则始终向后仰着,似乎正凝视着辽阔的天空,脸上露出的是狂喜的神色。他曾告诉他的妹妹,他向上看并开心地笑,是因为他跑步是为了荣耀在天上的上帝!

God have purpose on me, he make me as a missionary, also, he make me run fast, he have purpose on me

把跑步当作purpose的里德尔,“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

奥运会之后埃里克像他的父亲一样到华北传教。他在1925年先到天津。他在一所教会学校(今天津市第十七中学)教体育,还管理一所周日学校。1932年被正式按立为牧师。1934年他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传教士的女儿弗洛伦丝·马肯兹结婚。他们两人育有三个女儿。

1937年,全面中日战争爆发。埃里克则到了贫困的河北农村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伦敦会在河北省的2个传教站之一)工作,帮助在那里病倒了的他的哥哥罗伯特。罗伯特是一名传教医生。当时战乱、灾荒造成极度物资匮乏,病人很多。那里是日军占领区。

1941年,局势十分险恶。弗洛伦丝带着女儿回到加拿大。1943年埃里克被日本军队抓获,和芝罘学校的宗教人士一起被关押在山东潍坊的乐道院集中营。1945年由于被迫过度劳动和营养不良,埃里克·利德尔因脑肿瘤病死在集中营。

埃里克在战后被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那里还长眠着白求恩、柯棣华等人。

1991年爱丁堡大学用苏格兰的花岗岩为他树立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圣经·以赛亚书》中的一句话:“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潍坊市政府在2005年纪念潍坊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活动中为埃里克·利德尔的纪念碑献花环。

2008年8月8日,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日子,英国《苏格兰人报》把埃里克评为苏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

真想有机会石家庄看看这个纪念碑。

短文学(http://www.duanwenxue.com/dan/)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