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 《全神贯注》对比听课有感

《全神贯注》对比听课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6W 次

此次网络视频课,因为执教教师是我校的王久明老师,我们四年级组只是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到课堂上去加以演练。这样就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对比听课反思的机会。

《全神贯注》对比听课有感

为了有一个对比听课的机会,我特意到网上观看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全神贯注》一课,两相对照,更是收获颇丰。我发现于永正和王老师执教的《全神贯注》)一课虽然教学思路不同,教学环节不同,但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一、都重视大胆放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于老师可以称得上是教学领域的“优秀导演”。他已全窥了导中之“道”。切教学都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例如:在分析罗丹修改塑像的投入神态时,于老师带领学生“入戏”:假如你是罗丹,你是怎样工作的?在于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寓思于“动”,发挥自己的创意,以细腻而传神的动作,再现了罗丹的工作过程。继而“出戏”,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全神贯注”的真正涵义。

王老师在课堂上,也是大胆地让学生自读教学链接语,找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带着目标,自读自悟,概括文章大意,寻找哪些地方最能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然后互相交流自己关于全神贯注的看法,最后围绕茨威格的话开展交流,将课文的中心加以提炼。

二、都是润物无痕,用赏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于永正老师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几乎不用什么外设辅助,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有老师问于老师为什么他总能把课上得激情无限,于老师透露说:“我惟一比你们做得多的是,我早已为学生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当然,这是谦虚之词,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于老师对这些“高帽子”的重视度。

王久明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也有高人之处。从亲切的微笑到鼓励的话语再到一句句令人温暖的“高帽子”。的确让我们有许多的收获。“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通过事实看出,的确如此。

三、都是设计巧妙,生动课堂显而“义”见。

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你完全能够感觉到这种艺术魅力的`存在。例如:于老师教学“端庄”、“端详”两个词语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颇具火候。师:咦!我发现这位同学“仪态端庄”。现在,老师邀请你把刚才的神态表演给大家看,好吗?(生1在于老师的鼓励之下表演得到位、传神)师:棒极了!这就是“端庄”。那么,“端详”又作何解释呢?生2:老师,我觉得,“端详”可以与“端庄”联系起来解释 。(于老师请生1摆好“端庄”的神态,而生2时而近看,时而远看;时而左看,时而右看……不时又皱眉戳指,再加上个性化的台词。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情此景,已是“无义”胜有义,“无言”胜多言。

王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先交流再朗读,通过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把课文的理解带入了一个同样显而易见的境界。同学们在聆听式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罗丹的工作室,目睹了一代艺术大师追求完美的境界。

四、教师巧做“媒”,与学生平等交流难能可贵。

于老师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始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隐到幕后充当学生与课交往的“媒人”,以学习课文内容的直接参与者身份平等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明理、悟情”的朗读比赛,从而把学习推向高潮。这种看似没有要求却精心安排的师生朗读比赛深深打动了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到受教育的教育,更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王老师的课上也有许多生生比赛,师生同读等教学环节。同学们争着朗读,争着点评,教师表扬鼓励的话语贯彻整节课。师生同读的环节,也让人感受亲切自然。教师蹲下身子做学生,学生才能挺起胸膛来做人。

优秀的课是相似的,不良的课各有各的不同。对比我的教学设计,仍然是老的教学思想,老的教学设计。为教而教,学的没有动力,学的没有激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