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 > 爱国诗歌 > 永恒的沙河辛

永恒的沙河辛

推荐人:王新火 来源: 阅读: 2.94W 次

一位诗人曾说
为什么我经常
眼含热泪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
爱得太深

永恒的沙河辛

在一往无际的
鲁西北大平原
有一个驰名中外
西瓜之乡
山东禹城

它有悠久的历史
古远的道德继承
朴实厚重的民风
祟尚英雄的传统

数千年前的一天
大地洪水泛滥
黄河流域成为
泽国白茫茫一片
房舍倾倒村落被淹
帝舜心忧如焚
委派水官鲧
前往泛区
整治水灾

鲧辛劳九年
四处修筑堤坝
扼制洪水
非但毫无功效
还惹出更多灾祸
死人无处掩埋
活人流离失所
饿殍遍野
人怒天怨
舜无奈而杀鲧
委派其子禹为水官
急赴洪水泛区
再战洪灾

禹帝治水十三年
妻生儿子不至
三过家门不入
变堵为疏
通河道挖沟渠
泄洪水安民生
扶社谡于即倒
拯民众出水祸
功勋卓著
彪炳史册
英雄事迹
流芳千古
至今乡村里巷
仍为后人传唱

禹城如今
以西瓜扬名全国
这里最好的西瓜
全产自一个地方
禹城市北境的
沙河辛村
那是我自幼
魂牵梦萦的
可爱故乡

古时候沙河辛
是最贫瘠的
黄河古道
黄水泛滥成灾的
贪困村庄
后来黄河改道
不再从这里流淌
却在这里留下了
方圆数十里的
沙土山岗

几百年一直
遭遇风沙侵蚀
缓缓移动的
巨大沙丘吞噬了
周围的农田村庄
诺大的沙丘
象起伏流动的海洋
给祖祖辈辈的
沙河辛人带来了
无穷无尽的苦难

曾祖时代的古村
逐渐被沙土吞没
祖父们被迫
向北迁移
最后整村搬到
现在的地方
贫脊的沙土
无肥供养庄稼
恶劣的环境
加之天灾频仍
匪灾为患
沙河辛成为
村民们世世代代
苦难的深渊

当地民谣传唱
抬头沙迷眼
走路沙陷腕
迎风嘴含沙
深身沙土粘

九一八事变
日寇打响
侵华战争第一枪
东三省迅速
轮陷在鬼子的
刺刀和炮火下

黑龙江松花江
日夜不停地
流泪呜咽
大兴安岭长白山
在愤怒在咆哮
在拼命抗争
三千万东北人民
灾难深重
民不聊生
中华民族将要
亡国灭种

卢沟桥事变后
日军发动
全面的侵华战争
野兽的铁蹄
肆无忌惮地
践踏着华北大地
战争的硝烟
迅速弥漫着
冀鲁边区的天空

日寇的屠刀
疯狂地切割着
鲁西北平原的
土地和村庄
在这国土破碎
民族危亡
百姓遭殃的
危机时刻
自古淳朴老实
厚道善良的
中国农民
被迫拿起了
自卫的刀枪

自古习武的
沙河辛人
目发地组织起来
成立了第一个
抗曰的武装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都参加了八路军
杀敌救国
守护家乡

年仅九岁的
王先锋,一个贫穷的
小放牛娃
也积极报名参军
义无反顾地
奔向抗日战场
每天冒着
生死的考验
英勇地战斗在
抗日的最前线

沙河辛人的
抗日热情
异常得高涨
日伪顽军
恨不得立即拔掉
眼中钉肉中剌
他们屡次
铁壁合围
对根据地疯狂扫荡
抗曰军民
团结一心
游击战麻雀战
地雷战地道战
在敌人的后方
破坏交通
攻打据点
惩治汉奸
突袭曰寇
打得鬼子心惊胆颤

英雄的沙河辛村
成为冀鲁边区
牢固的抗日堡垒
给全乡人民
树立了光荣典范
参加八路
抗日救国
成为一时的风尚

沙河辛全村的
青年人热血沸腾
纷纷报名参军
他们舍生忘死
英勇杀敌
屡立战功
很多人最后
为国捐躯
血洒疆场

爷爷王树柬
共有四个儿子
都是军人出身
伯父王青山
武艺出众
是四里八乡
远近闻名的人物
年轻时曾担任
抗日县大队的
小队队长
国共合作时
考上国军警校
毕业后分配南京
给蒋介石当了宪兵
为抗日也曾
立下功劳

父亲王先锋
九岁入伍
十五岁入党
从抗战开始
到抗美援朝
一直战斗在
硝烟弥漫
枪林弹雨的战场

三叔也响应
国家的号召
放下锄头
参加了志愿军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
昂首阔步走过
燃烧的鸭绿江
在朝鲜战场
径受了残酷的
战火洗礼

四叔王青锋
投笔从戎
从军队退伍时
军服换成警服
留在南京城
当了一名
光荣的人民警察
在公安战线上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无私奉献了一生

父亲一家只是
沙河辛的代表
很多沙河辛人
也像他们一样
为了保家卫国
勇敢拿起刀枪
为了祖国而战
拯救民族危亡
亳不惧怕牺牲
甚至为国捐躯
即使默默无闻
精神千古流芳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