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志 > 个性日志 > 死去的文学梦

死去的文学梦

推荐人:不语亦语 来源: 阅读: 1.29W 次

如果真的写不出来任何称心的文字,又何必勉强自己。文学的源头大概在小学就已经枯涸,初中高中一直在用那条小沟渠里的积水自欺欺人,直到现在,连浑浊的积水也是没有的了,可是自己却一直安慰自己我曾经有那么高的天赋。就算曾经老师会超出常理给你的作文满分有余,就算曾经几乎全班人都在作文里摘取你的只言片语只为增色,就算曾经会偶然看见别人精心抄写的诗词是你几年前的作品而别人却不知,就算曾经每篇作文都被复印分发。……无论如何,过往不属于现在,你得承认你现在的平庸。

死去的文学梦

有时会安慰自己,一定是因为我把方向转向了小说,今天的我才会再也写不出诗意的句子和朗朗上口的篇章。可是我对构建长篇小说主体至今也没摸索出个所以然来,对于莫言霍达路遥那些能够在短短数月之内就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人,我除了五体投地,剩下的就是哑口无言了。有时又会自负地以为自己像张爱玲那样天赋极高,仅仅是因为自己读得懂她小说中关于爱情段落的大部分细节描写,常常会觉得执笔的是自己。可是对于张关于色彩方面的痴迷,我却有只能望而却步了。张爱玲的小说其实给我的感觉是很散,像诗一样,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这恰恰是她独具一格的地方,却是我的阿克琉斯之踵。

其实对于这种江郎才尽的现状,江郎们都会有诸多不甘心的吧,就像此刻的我一样。想过去改变,去拼命读大量大量的书,改变身上日益浓重的屌丝气息。我怀念那个六岁时还不会写名字但拿到人生第一本书时在门外的骄阳下蹲着看得似乎津津有味不忍放手的自己;我怀念那个识字不多时却还整天在家里翻箱倒柜去寻找一切可阅读资源的自己,就连父亲小学时被评为流水账似的作文也被我当做阅读材料;我怀念那个会缠着父亲每个月去向工厂里的老大爷借《故事会》看的自己,最后一本还未来得及归还,那位孑然一身的老大爷就已驾鹤西去,这本书也成为我读书生涯中的唯一无法偿还的外债;

我怀念那个从奶奶那里骗来钥匙偷偷摸摸又忐忑不安地潜进已逝的大伯家寻找过时的杂志看的自己,因为小时候听过太多灵异故事,又偏爱《鬼故事》,这种时刻我总是屏着呼吸找到书后就一步并作两步赶快逃到有阳光的地方寻找安全感;我怀念那个对家庭婚姻伦理爱情一无所知却在找到《知音》《女人》《打工》这种现在看来很低俗的杂志时也如获至珍的自己,大概就是这种杂志的启蒙,让我在性和婚姻这些方面变得十分早熟;我怀念那个在班主任还不懂得电脑是何物时却通过小说中网恋这个词想象出电脑是个方方正正可以让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交流的工具的自己,还在课堂上老师跳过这个词时小声给周围的孩子普及;

我怀念那个因为外婆信奉过几年基督教而在她家的老式雕花床上似懂非懂看她们唱圣歌时用的《圣经》并且给不识字的外婆讲解的自己,至今我唯一的印象就是里面的神都活了好久好久,久到那些数字已经超过我学过的所有数学单位了;我怀念那个因为爸爸妈妈有熟人算命和做假和尚赚钱而在他们那囫囵吞枣看了很多相书和佛书的自己,这使得我变得唯心主义,甚至有点封建迷信;我怀念那个因为发现被爸爸当厕纸的小册子上有节气周公解梦播种算命等知识而在厕所里把脚蹲麻直至看完它的自己,回来后还翻了家里三张床的床铺最终找出了和稻草一起铺床的从八几年到零二零三年间的所有小册子;我怀念那个还没接触过“感染”这个词时却因为在写作文时觉得“感动”这个词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冥思苦想最终自创了“感染”这个词的自己。

后来终于学到这个词时自己甚至有种别人剽窃自己成果的失望感……当我细细梳理这些让我自己都动容的读书经历时,却发现我所有的辉煌都集中六岁到十岁之间。其实并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家里有多穷,我才会那样地求知若渴,只是那时的我对钱没有概念,不知道它与书之间会有等价关系,以为书只是单独的存在。后来的我,明白了自己有能力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后,好像潜意识里就觉得买了这本书你就拥有了它,这种心理和以前觉得看了这本书就拥有了它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渐渐长大了的自己,买的书越来越多,看书的频率与效率却越来越低。

初高中阶段,因为升学原因,便安慰自己等中高考结束再拾起课外书,一直用虚高的语文分数安慰自己的语文素养,但实际上只有自己明白这个被外界赞不绝口的才女不过只是一副空有皮囊的驱壳罢了。后来终于逃离了那个死气沉沉的牢笼,期待再次用书籍武装自己,但这个时候,其实实质已经改变了,读书被我们看作是一种改变自己气质与修养的工具,虽然这样的出发点不容诟病,但多少是带着点目的性的了,所以阅读中的快乐,基本打了大半的折扣,不夸张得说的话,甚至有痛苦的成分。每次自己读完一本书后,常常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不是小时候合上书本时的意犹未尽,怅然若失。

再来说说身边人的读书观吧。爱读书的人其实还是存在的,只是凤毛麟角,在此不做赘述。大部分大学生依旧标榜自己爱读书,只是当加权绩点与书籍同时出现时,读书便成了可协调的部分,就像娱乐活动一样,是要在所谓的正事办完之后才能进行的。但专业学习又是个无穷无尽的过程,并不是有限的题库就能解决的,于是便形成了一种现象: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被借去的不多,在图书馆里做专业作业的人却不少。一些恶性竞争的人当看到自己的同伴在看课外书籍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疯狂刷题时,甚至会产生某种窃喜的心理,认为对方在虚度时光,而自己却有效利用了它。在各种评奖答辩的过程中,那些学霸学神们在秀出自己接近满分的加权时,常常会为自己平淡无奇的课外生活找热爱读书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可是你走进他们的生活时,就会发现,要么,阅读是他们的过去式,要么,永远是未来时。

看,我的逻辑就是这么混乱,我只能怪那个抛弃了阅读,同时也被文学梦抛弃了的自己。曾经爱幻想的孩子,连梦也是彩色的,如今,有梦就好了。

作者:左玉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