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志 > 非主流日志 > 禅修三题示例

禅修三题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编辑荐:从小我们就受好家风家教的熏陶,是故我家一直向善、向上,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五好文明家庭”,为外人所称颂。

禅修三题

禅修,印度语(佛教起源于印度)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佛教的修行是,无论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随分随力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今天在此,我想写写本人禅修三题“无常”、“无我”、“无为”。

先说无常。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佛教的根本教义告诉我们,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著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不已。也就是说,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无常”。

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依物理学来说,宇宙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然是动的,就是“无常”。无常使生灭相续,无常带给人生无限的光明,无限的生机。如果世间一切永恒常住,则世界必然一片死寂,惟其一切法是由因缘和合而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才有春夏秋冬的四时运转,才有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的物换星移,才有聚散穷通、悲欢离合,也才能构成一个生机无限,多彩多姿的有情世间。

无常为我们的人生开拓更宽广的空间,很多苦难都因无常而重新燃起无限的希望。所以,无常才能进步,才能更新,才能生生不息;无常,蕴藏无限的希望与生机,是最实在,最亲切的真理。

人生在行,修习在悟。五十多年过往的岁月让我有了深刻体味,生命本无常,且行且珍惜。于是乎,我潜心修行,寻找生命的真义——

一是知足常乐。追求快乐是人之本性,人要得到快乐,关键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知足常乐真是当代人的根本之需求,能使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达到平衡,知足是一种睿智,而常乐是一种境界。知足常乐是古训,也是人生的真谛。这于我,自知人生之所预取,所以追求不多,容易满足。

二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人生拼搏的另一个境界,不是消极的承受,也非放弃应有的追求,只是安然随遇。随遇而安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有一句格言说得好,“万事皆缘,随遇而安”,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是坦然接受现实,学会随缘一世,但求活得轻松。

三是达到平衡。很多人的一生之所以留有遗憾,主要是因为两个问题所致,一是并没有理清自己到底在乎什么,二是没有做好平衡关系。

作为我,年轻时不懂得生活的真义,对工作对事业看重得多,所以觉得偏。如今人过半百,逐渐懂得要更顾家,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了,所以需要做的下一步,就是最终达到新的境界——平衡。由此及彼,力求全面平衡。时至今日,自我感觉还好,过往时光,我的事业和家庭还算过得去。

再说无我。

谈无我,首先必须对我的含义要有所了解。世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认为有一个能吵能闹,能哭能笑,能说能道,活生生的我;佛教却说我是假有的,是无我的。一般人都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我”。其实,无论人的身体还是精神,每一刻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如同一条不断流逝的河流。一条河流,每时每刻所流的河水都在变化,那么这一秒和上一秒的河流是“同一条河流”吗?若说是,却每一秒都不同;若说不是,却又一直在相续。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非“常”非“断”,相似相续,究竟而言是找不到一个“我”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无我”。无我是佛菩萨的境界,不能作为自己行事的前提,而应该作为修行的目标。

“我”有二义:一是不依赖条件而能独自存在,二是含主宰义。在现实中,没有一样东西不依赖条件,也没有一样东西我们能完全自主,所以佛教讲无我。无我,并不是说你不存在,而是帮助我们否定对自己的错误认定,还原生命的本来面目。懂得“无我”,能够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拥有更多;体悟“无我”,懂得布施喜,分享众生,就能处处有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对“无我”的体会有三个方面:

一是忘我无执。就是忘我、无执。借用一句话讲,就是心里装着别人,惟独没有自己。无执,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我”的执念。在这方面,我还很有感触,参加工作30多年特别是从事工会工作多年,我还真是这么认真去做的。

二是淡看自己。就是不要太看重自己,多一份拥有就多一份操心,所以看开、想开、放开是最智慧的选择。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快乐地活着就是成功的人生,所有的得失不值得计较,惟有放开才会释然,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点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感受越来越深,这世界这么大,我只是大千世界一颗尘埃,我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实在太渺小了,被人忽视太正常了。所以我即使重视自己,也淡看自己,否则容易失落或失望。

三是学会放下。佛哲学最高的境界就是“放下”,放下对事物的执着,用一颗清静的心看待和感受这个真实世界,享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快乐。全部都放下了,你就“无我”了!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我慢慢学会放下,还确实得到了一些真意的快乐。比如说在写作上,我曾经因工作努力和表现突出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县政协常委,被县人民政府县长看中要我去给他当秘书,被省税务报社抛橄榄枝,被市主管局局长钦点我调任市局担纲……因为学会放下,懂得取舍,我知道我适合做什么,我的人生要什么,所以我最终都说谢谢了。还真别说,时至今日,我很庆幸我的选择对了!

后说无为。

这里说“无为”,也许有人会有疑义,认为其是老子《道德经》的思想,不属佛法之列。然《金刚经》讲,“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古老的易经和道家儒家理论早就和佛法相契了。而且,无为之法,在禅师们中很是提倡。

一说到无为,我们很多的人都以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其实不然,无为,是修身修心之道,也是治国治天下之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也不做,其目的是无不为。

说无为,我以为其内核思想就是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不刻意而为就是“无为”。这一点在运用于家庭教育中,我想应该说我是有明显感受的一一 一是夫妻相处。我的过往历史告诉我,夫妻相处的艺术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绝不以家主立威、居高临下,要求端茶送水,倒酒递烟什么的。双方真正的共情,是那部分除他以外,你不需要任何人理解的东西。到了人生下半场,如果有一个人能懂得你所有的理想与苦难,接受你所有的狼狈和不堪,当病痛来临时给予你最大的安慰与呵护,哪怕坠落谷底也无怨无悔地陪着你……这个人只能是你的伴侣,无可替代,也无法替代。 二是子女教育。我有一个女儿,马上要到北京工作。她的成长主要是她自己自然成长。说她“自然成长”,就是家长放手,孩子自主。而于我,用易中天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无为而治”。我从不直接说教,而是与她作朋友;我也不像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她学钢琴、学奥数、学书法等等这样那样地加码,就连许多朋友包括老师要我送她到省城命校读书我都是听取她自己的意见选择在本地县一中;还有,就是高三学期我也从不禁止她玩电脑、玩游戏,我做得最多的便是善意提醒;我“无为”,不会管她看什么书、搞什么课外活动,而是引导她的兴趣做她最有兴趣有意义的事……这样,最终她成为了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团员”、本县的高考状元、北大的保送研究生……

三是家庭经营。大家都知道,家庭也有经营,也有经营之道。总结自己满意的地方,可欣喜的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我的家庭重孝尊德崇学,传承优良家风。在这一点上,我是无为向善,默化潜移。说实话,我的父母都是很有口碑的,从小我们就受好家风家教的熏陶,是故我家一直向善、向上,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五好文明家庭”,为外人所称颂。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我家的家规家训被命名为全市优秀典型100例“好家规好家训"。

写到这里,我想,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能懂我的该已知意,不理解的再说无益。罢了,留着自用,用不着弃之,不然又能怎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