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观月有感参照

观月有感参照

推荐人:今泰来 来源: 阅读: 2.36K 次

昨晚上失眠了,反正也睡不著,索性起身,看到了窗外高挂在天空弯弯的月亮,突然诗兴大发,想吟一首诗,奈何搜肠刮肚,腹中无经纶,胸无点墨,方才作罢。古人称太阳、月亮、星星为三曜,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三曜里古人对月亮的描写远多于太阳和星星,古代文人墨客尤其偏爱月亮,“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月有阴晴圆缺”、“举杯邀明月”等这样借月亮抒情的诗词比比皆是,咏月成了一种独特的主题和文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想到两点:

观月有感

一曰:朦胧美。与太阳、星星相比,月亮有种朦胧的感觉,朦胧的美,就像隔着一层纱,给人神秘的遐想,心向往之。古人夜晚没有灯,外面漆黑,月亮夜晚出来,光线柔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谈情说爱别有一番风味。而太阳太直接,太热烈,不易也不能靠近,没有想象空间,文人墨客可不愿做这等事;星星呢,数量太多,漫天的星星到底要用哪一颗作诗呢,不好选,再者星相一说多为占卜所用,文人墨客可不屑拿此做文章。古人写诗词讲究一种意境,写景抒情不能用尽,要留白,给人遐想空间,月亮朦胧的感觉与诗词的意境相契合,太阳和星星则不具备这种特点。

二曰:精神寄托。古代诸多的诗词以及神话故事中对月亮的描写和渲染使得月亮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古人受认知的限制,对月亮始终心怀神秘和向往,故对其有种精神的依恋和寄托。月亮形状有阴晴圆缺的规律性变化,能根据其形状判断时间,尤其月亮还和节日相关,更赋予它更多的涵义。因此月亮常被当做一个意向来抒发思念、爱情、团圆、悲伤、美好的感情。

而今,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已成功在月球着陆,并发回图片,正如我们以前知道的,月球表面表面坑坑洼洼,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土壤是银灰色的,月面一片死寂,没有生命。不知古人知道他们充满幻想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会作何感想?还会有吟诗作对的雅兴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