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读书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修行

读书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修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W 次

书籍乃人类文明之大纛,读书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靓丽色彩。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世界各国人均阅读量排名来警醒:我们国家的人均阅读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首先要走进他们的书店。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速,不少人在一年中都没有读过一本书。但也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坚持每天看书看报,持续读书。

读书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修行

读书是生活方式。有人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季羡林先生说:“我辈知识分子一辈子与书为伍,不是写书,就是读书,二者是并行的,是非并行不可的。”他一辈子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正因为他能读好书,所以才能写好书,才能教好书,才能成为大师。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读书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人生意趣、精神境界,更能照出其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春风十里,书香拂面。肯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人,才配得上最美人间四月天。

读书能改变命运。汉代“察举制”为部分下层读书人开启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途径。隋唐以降,科举制让读书改变命运真正成为现实。现在,读书和考试依然是改变个人命运的一种方式。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投资,读书是财富,读书能改变命运。荣获“七一勋章”的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曾在央视镜头前一针见血地指出:“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通过读书的方式,她先后让2000余名贫困女孩走出了大山。这种方式的读书,不是闲情逸趣,而是勤学苦读。有一段关于学生读书的励志话语:你起不来的早晨有人能起,你吃不了的苦有人能吃。看看吧,凌晨一点工地有人还在汗流浃背,凌晨两点菜市场有人讨价还价 凌晨三点早点铺子已经在准备食材,凌晨四点马路上环卫工开始清扫。读书改变命运,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日日做功,久久为功。

读书可修身养性。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生有涯,知无涯,所以要读书,要一辈子持守的、不可中断的阅读。不读书的无知者,他整理来整理去,其实都在整理自己的愚昧与偏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读书就是本分,读书就是修行。一杯清茶,一卷好书,不管是心灵鸡汤,还是金戈铁马,或是异国风情,总之,在书中呈现的别样世界里,神游八方,目览四海,既能在书中找到慰藉,也能让疲劳和压力加速消散,让精神充满活力,让心灵沉浸在安静宁谧之中,让心智更加成熟,让思想宽广深邃。古人曰:“余生无他癖,唯好读书,忧借以消,怒借以释,牢骚之气借以除。” 余秋雨认为,只有书籍, 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纬天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书需绵绵用力。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读书日”只是一个引子,需要我们把“读书日”变为“读书日,日读书,日日读书”。在密密的书林里,到处有我们的宿营地。近年来,各行各业悄然兴起“读书会”、“读书沙龙”,建群一起读书。这是好现象,也是好征兆。在古人看来,美好的品行离不开坚守。读书是美德,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心再高,书能表现;路再远,书能抵达。好的品行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应该内化于心、见之于行。读书学习贵在坚持,要养成每天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成为一种养生方式和精神追求。

读书要口吐莲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于读书固然重要,而读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则不可忽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选择性读书,如同餐桌夹菜,大鱼大肉未必香美,清新小菜一样爽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提升了气质和精神境界,言谈举止无不温文尔雅,清香宜人,口吐莲花,字字珠玑。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行高尚的人谈话,洗涤自己的灵魂。如何读书才能见效呢?僧人诵读、学生朗读、成人默读,都是可以的,读书会上的领读、讲读似乎效果更佳,受众面更广。

关于读书之妙,加冕任何华词丽语都不为过。需要警醒的是: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也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日日读书,日日做功,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修行,就看我们能耐多久,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