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我的老师推荐

我的老师推荐

推荐人:边陲老人 来源: 阅读: 1.57W 次

我就读的小学,一到三年级为复试班,四到五年级为单式班,共计七名老师,除校长外,其他六人是民办老师。教过我的老师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德老师。

我的老师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送我到学校去,但是我知道当我来到学校见到德老师时,我立刻喜欢上了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喜欢他变成尊敬他了。德老师四十余岁,是个民办教师,一辈子都是。

他面容清瘦,总是带着微笑。父亲把我交给他时说:“老师的话是圣旨,圣旨是违抗不得的。”那时我虽然不知道圣旨的具体含义,但是我从父亲对德老师的恭敬上感觉到了老师的神圣。德老师说:“多听老师的话会少走一些弯路,会少受一些折磨。”当我后来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总是向老师请教,受益匪浅,少走了许多弯路,少受了许多折磨。

为了填饱肚子我有过期盼,但是这种期盼长时间没有实现。当我因为饥饿昏倒在校外的河边时,德老师把我背到他家中,不仅让我吃了一顿饱饭,还让我吃了两个煮鸡蛋。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曾萌生过夭折自己理想的冲动,然而每到这时,我便会想起德老师,想起那顿饱饭,想起那两个鸡蛋,然后振作起来,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波浪似地前进。

我时常坐在操场边,望着游移在大山里的云。当我为此感到困惑时,德老师走了过来,坐在我身边。这个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民办老师却知道我在想什么,跟我说起了云,说山里的云其实就是高飞的鹰,高飞之前会遇到很多困难,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它们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到,最后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飞到了高处。

德老师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情操,叫我勤于思考努力读书。随后他教我怎样读书,培养我的读书兴趣。后来,我离开了学校四处奔波,寻找着生命的支点,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身体的疲惫,感觉到了心灵的困顿,然而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德老师说过的话,然后去寻找知识去改变自己。

当我后来获得了一份工作,当我后来从千里之外回到老家,回到德老师身边,想向他说些感激的话语时,他重复了以前说过的话,我后来就在课堂上重复德老师的话,从那时说到现在,因为我相信知识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能够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我是一个智商不高但有美好愿望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份好工作,能够过上好生活,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在我为此而苦恼的时候,德老师走来了,他跟说:“读书全凭一个苦字。”

我记住了他的话,然后跟着去苦,苦来了工作,苦来了生活,接着以我的苦去教育我的学生,从工作之日教到现在,因为我相信一个不具备吃苦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一个不具备吃苦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

德老师教书几十年,付出了不少,得到的却不多,他总是把快乐留给别人,把忧伤留给自己,有人曾经对我说:“你的微笑很迷人。”我说:“是从德老师那里学来的。”

从抹布想到的

抹布,原本是很平常的东西,然而在我心里,它不但不平常而且很珍贵,影子般地跟随着我,影响着我。

我出生于饥饿的年代,绝对的贫困不但不能让我们浪费,也浪费不起,哪怕是一块抹布,也不敢轻易丢弃。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的抹布是从烂得不能再穿的衣服上拆下来的。因为用不起肥皂的缘故,抹布总是很脏的,用手一拿,手心里立刻沾上一层又腻又黑的东西,到脏得实在不能再用时拿到沟渠边,放在一个石头上,撒些皂荚皮,用棒槌敲打一阵,拿到水里漂洗,沟渠里的水半天不清。

父母有时也提到“卫生”两个字,但在那个年代,不但不能讲卫生也是讲不来卫生的。因为不讲卫生的原因,我的父老乡亲们经常生怪病,饱经病痛和死亡所带来的折磨,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忧伤。

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工资不高,仅仅能够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心里难免不舒服,有过一些抱怨,然而当我来到乡下,看到许多家庭多人共用一条烂毛巾,灶台上摆放着一条脏抹布时,我不平静的心灵平静了,从此很少抱怨了。

我想我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比起连一条干净抹布都用不起的人来说,我还是很幸运的,还是很幸福的。从那以后,抹布犹如一条影子潜进我的脑海,在我的脑海里筑巢产蛋繁殖后代,在我口出怨言或者铺张浪费时,很不客气地跳动几下。

后来我的工资涨了,但是我依然不敢有半点奢侈之心。偶尔请人吃饭,我尽量请在家里,吃不完的东西第二天自己接着吃。偶尔有人请我吃饭,地点在饭店,人家问我吃什么?我说“随便”,然后很随便地点几个菜,人家过意不去,我说“比起老农民,我们已经很铺张了”。

偶尔我有想穿好一点的想法,抹布的影子跟着刺我一下,很不客气地说:“你不能朝这方面想”。偶尔我有想吃好一点的希望,抹布的影子跟着刺我一下,很不客气地说:“希望是填不满的,”我有住宾馆的机会,然而当我的手伸向一次性用品时,抹布的影子跟着刺我一下说:“你好像还没有这个资格!”

几年前我回了趟老家,发现老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老家的人却依然过着很节俭的生活。他们的抹布虽然换成了毛巾,但不到用烂绝对不丢弃。回到工作单位后,有感于老家的节俭,我到附近的乡村走了一圈,发现的情况与老家基本一致。

现在我的工资又提了,但我依然不敢朝好生活方面想,我在享用好政策带来好处的同时,怀念着远去的抹布,用远去的抹布很严格地监督着自己。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