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弱者困局——弱者制造的恐怖

弱者困局——弱者制造的恐怖

推荐人:韩心泽 来源: 阅读: 1.41W 次

《午夜凶铃》是最经典的恐怖片之一,但面对影片中经典的恐怖场景,又有多少人会意识到,那其实是弱者制造的恐怖!

弱者困局——弱者制造的恐怖

经典恐怖片大多在揭示阳光背面的人性,《午夜凶铃》的成功也正在于此。而就揭示人性的深度而言,我更倾向于为美版《午夜凶铃》点赞。

相对于日版《午夜凶铃》中的贞子,美版中那个生前可怜的小女孩叫萨玛拉,她的母亲因患有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将萨玛拉投进了一口深井。

萨玛拉生前的噩梦被拼接成一盘录象带。这盘情节和画面支离破碎的录象带充满象征:象征着对完美母爱的渴望的漂亮贵妇,象征着焦躁而无望的心灵的燃烧的枫树,象征着心灵深渊的深邃水井,和起初我们还不知道象征什么的波涛翻滚的海面……

借助这盘录像带,披头遮面,腐朽的身体裹着一身白衣的水淋淋的萨玛拉从深井中缓缓爬出,又穿越自动打开的电视屏幕爬到观看者面前。电影中看电视的人无不被惊吓而死,并且合不上被惊吓而张大和睁大的嘴巴和眼睛。

破除萨玛拉诅咒的方法,是前一个看到录像带的人七天内复制一盘给另一个人看。其实,这种破解之法,不过是生前安静、羞涩、孤苦的萨玛拉,象祥林嫂一样,希望向更多观看浓缩着她不幸经历的录象带的人强调自己的经历。但她恶灵的身份和形象及想抓牢她倾诉对象的渴望,却把倾诉对象一个个吓死。

美版《午夜凶铃》1中,女主人公丽素锲而不舍地寻求对萨玛拉的救赎之道,并打开了萨玛拉葬身的水井的井盖,以深沉的母爱安抚萨玛拉受伤的灵魂。但在《午夜凶铃》2中,导演却更换了思想主题。

美版《午夜凶铃》2中,女主人公雷切尔也患有产后抑郁症,但抑郁期过后,雷切尔通过对自己抑郁原因的反思,反而更加爱自己的孩子艾登。这样的母爱,正是同样患产后抑郁症,却不能从抑郁中回归到正常心态,直致将自己的孩子投入井中的萨玛拉的母亲,不能给予萨玛拉的。对这样的母爱的不可抑制的又不知向何处索取的渴盼,造就了“永不睡觉”(艾登童语)的邪恶死灵萨玛拉。也因此,有和萨玛拉母亲一样痛苦经历的雷切尔更容易理解萨玛拉,也更具解救萨玛拉试图取代并实施了精神控制的自己的孩子的勇气。当雷切尔了解了萨玛拉的身世和她不可救药的扭曲心理后,抓住萨玛拉想要母爱的心理,毅然拉住萨玛拉从电视中探出的魔爪,进入了萨玛拉的噩梦。由于拯救自己孩子的勇气,雷切尔的理智在恶灵的噩梦中迅速清醒,顺利逃离了萨玛拉设置的灵魂陷阱,并彻底合上了《午夜凶铃》1中女主人公丽素打开的沉重井盖。

按理说,能自由游离在现实世界、荧屏制造的虚拟世界、梦境等所有形式时空中的萨玛拉,并不能被一个井盖挡住,但这个井盖偏偏堵住了萨玛拉继续制造恐怖的不归路,因为,萨玛拉噩梦中的水井,也是她自己的心理陷阱。当她把魔爪伸出电视屏幕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抓住一双能救赎自己的手,才不断制造着恐怖。当雷切尔合上井盖,萨玛拉在意识上以为是曾置自己于死地的自己的母亲合上的井盖。既然当初自己母亲能置自己于死地,有人合上井盖便一样会置自己的灵魂于死地。生前的恐惧既制造了不可停止的恐怖,也形成了置萨玛拉在雷切尔合上井盖的一刹那逻辑上的绝望,尽管她仍不睡觉,却再找不到继续作恶的出口了。

其实,其他被萨玛拉吓死的人,也知道从萨玛拉噩梦中的水井中逃离,但依然被吓死,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从萨玛拉噩梦中逃脱的途径。面对那个波涛翻滚的海面,他们心生另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们本质上是在萨玛拉的噩梦中被困死的。相对于逼仄的水井,波涛翻滚的海洋就是我们和萨玛拉共同噩梦的共同出口,但却只有为拯救自己孩子而无所畏惧的雷切尔才敢跳进大海而出离邪灵的噩梦。《午夜凶铃》2告诉我们,邪灵只产生在水井般逼仄封闭的心灵,只要走向广阔的境界,即使邪恶的心灵也会被灿烂的阳光充满。

那么,为什么萨玛拉不去侵害给她造成心灵扭曲的罪魁祸首——她的母亲?一是萨玛拉的母亲沉浸在自己的抑郁症中不能自拔,萨玛拉不能从自己的灵魂陷阱中进入别人的灵魂陷阱,紧紧封闭的心灵之间找不到连通的渠道;二是邪恶的灵魂其实十分懦弱,对于真正给自己制造侵害的人,会被它们永远供奉为心目中的强者而不敢有所反抗,而积郁的咒怨又要寻找排遣的出口,于是就会把这咒怨向无辜和更弱者发泄。

美版《午夜凶铃》2讲述的是一位柔弱的母亲战胜不可理喻的邪灵的故事,达到了恐怖感不被削弱和引发人性沉思的双重效果。但我依然赞许《午夜凶铃》1中丽素对萨玛拉锲而不舍的救赎,因为对那些可怜的所谓邪恶灵魂的爱抚与安抚,才是杜绝弱者制造恐怖的更好方法。而在《午夜凶铃》2和3中,导演却似乎和邪灵一起享受着制造新恐怖的快感。

重新咀嚼出一部恐怖片的别样滋味,是因为在安定的现实中,也往往是弱者制造了“意外的恐怖”,而且是曾受强者侵害的弱者,向更弱者施加伤害。而弱者制造恐怖,其实是“通过制造别人的痛苦强调自己的经历”(《午夜凶铃》对白),所以不要漠视那些沉默的弱者遭受貌视对社会不痛不痒的欺负时的无力与无助,若能对他们前置公平正义与疏导,或能避免“要么忍,要么狠”的咒怨在社会的脆弱之处再次划开深痛的伤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