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最是圭臬大性情,为林声先生《散穗夕拾》作序

最是圭臬大性情,为林声先生《散穗夕拾》作序

推荐人:王忠新 来源: 阅读: 7.45K 次

(写作背景:林声先生曾任辽宁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现为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是着名的书法家、散文家、诗人、画家等,可谓德高望重,风范大家。先生的散文集《散穗夕拾》出版前,命我给做一书序,我既深感先生厚爱,又感惶恐忐忑。以下是所做书序全文。)

最是圭臬大性情,为林声先生《散穗夕拾》作序

序、跋,无论论说、记叙、抒情、夹叙夹议、专注总结,拟补不足,皆乃书之精华,书之扼要、书之重彩。本集虽仅收录了林声先生所作书序之部分,但一人作序如此之多,涉及内容如此之广,文笔运用如此之美,阐释道理如此之深,当实少见。本书所具有的工具性、作品性、思想性和可读性,读者自会心领神会,无需赘言。作为晚辈,作为学生,作为忘年之交,先生命我为序,真惶恐忐忑。只敢说点和本书似乎无关,却又不无关联的话题,对先生性情的仰慕。

一、为诗为画性情最大

先生诗文、书法、画作的造诣极高,每与先生即或不经意的闲谈,先生那激情卷长天,谈吐动风雷,皆能让人豁然领悟,视野洞开,回味无穷。我写下的一些文化随笔,很多题目皆出自先生闲谈之口。而在对先生所有的敬仰之中,笔者更仰慕先生的品性。

先生讲过一句话:良知就是党性!听之,如闻击鼓,心灵震撼。有位哲人讲:没有人的感情,就绝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文化大革命”是泯灭人性的一场浩劫,而其悲剧的悲剧,就是原本很多被害的人,如山顶被推落的石头,在下坠中又自觉不自觉地伤人。而先生经受了那么多苦难,都没淹没他做人,尤其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先生无论遭到何种多舛,都恪守品德,绝不下坠伤人;先生在十分困厄之中,自身尚都难保,还敢说真话,敢仗义执言,敢伸手相援!就在于先生始终坚持:良知,是是非之心,也是天理之道。这一生的坚持,就成了不变的忠诚!

将众生的判断都交给一个大脑思考,这无疑是时代的僵化;若每颗心灵都在禅思,人类思想的天空将何等精彩!如果说,看不到问题,这是眼窝太浅;可看到了问题,却嚅嚅诺诺的不敢表达,这是骨头太软。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探求真理,都在独立的思考,先生的骨头很硬。

在诗文字画的天地,比之先生不乏造诣很高之人;但在诗文字画天地,有先生这样之大品性,却不多见。想想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缘何为大?不首先就在于有大品德,大性情、大领悟,甚至大作为吗?颜真卿开创了颜体,可他更是伟大的爱国者。“安史之乱”,他合兵二十万抵抗,全家30多人战死。李希烈叛乱,前去劝谕被缢死。他是中国书法界的楷模,更是中国人的榜样。细数中国古代的大书法家,字贵,品德更贵;重视立德,远过重视立字。赵高、蔡京、秦桧和赵构都是书法高手,可他们的人品遭历史唾弃,书品“虽工不贵”,自难张扬。

而先生的诗文字画得以张扬,皆因其悬于品性之圭臬。

二、大性情方聚大才艺

读先生此书,总在沉想一个问题,先生于戎马倥偬,风云际会,深陷困厄之中,缘何独能集诗、文、字、画、史、碑,甚至陶艺等于一身,大约也和先生之大性情相关。

因有大性情,则有大情趣。心理学讲:有良好的性情,才有广泛的兴趣,且能对兴趣进行稳定持久的探索。或者说,对什么都兴趣寡然,必性情乖忤。诚如先生所言:“自幼喜爱学画。小学时的图画成绩几乎都是满分,中学当上墙报编辑,设报头,绘尾花、排版式,兴趣更浓厚。”参加革命以后,又被分配到《鸭绿江》杂志社里工作,工作需要更激发了对诗文的兴趣,“几十年初衷不改”。

因有大性情,方积大才艺。万事始易终难,追求真理和艺术亦此。先生16岁参加革命,28岁被错划成全国最小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先下放煤矿当放炮工人,继下放农村改造,又身陷“文革”十年癫狂。长久的苦难往往会将常人压垮,而先生深陷厄运,追求真理和艺术,并不为困苦所动,只要有点闲散的时间,仍手不释卷,手不停笔。大性情成了先生困苦中的浪漫,而这困苦的磨砺,恰又滋养了性情。这性情在艺术中的日积月累,更成就了大才艺。“学问非今日,方需积年多,请看千涧水,万壑始成河。”

因有大性情,必有大豁达。先生不仅对征途中的进退得失,荣辱沉浮,困厄顺利,都能豁达以待,尤其离休后,更再备征鞍,开始了人生的“从头越”。多少人以为退休,就是英雄迟暮,就是颐养天年。而先生以为:按当下的医学水平,人会活到90岁,前两个30年,生活和事业不完全由个人做主,最后一个30年,则完全由自己支配了。人生真正认识美、收获美和享受美的是后一个30年。为此,先生65岁离休开始学画,年近80开始学陶,这是何等的性情豁达!

因有大才艺,才有大造诣。就因先生能集诗、文、字、画、史、碑,甚至陶艺等于一身,才有大造诣。就如书法大家绝非写字工匠,也绝非单靠写字能跻身大家。书圣王羲之,自幼师从“过江书画第一”的王廙习学字画;书写的散文《答家兄书》,无不“叹服之极”;更辩才出众。苏轼是大书法家,可还是北宋头名状元,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李白的诗歌时为唐朝三绝之一,可李白的书法也是唐朝大家,李白的剑术更排名唐朝第二。看看古代的大书法家,莫不怀大才艺,皆大文人。

大性情,大才艺、大造诣,就成了一条铁律,而先生跃上了这律动的潮头!

三、大性情才有大主旋

先生的诗文、字画、史评,皆立意高远,内容康健,耐人寻味,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大主旋。而这激情飞扬的主旋,又来自大性情。

大性情方怀“大情绪”。诗,总是缘情而言志。徐放先生言:“什么是志?志就是思想感情,就是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襟怀或从现实生活当中触发出来的一种情绪。”而写诗文怀“小情绪”,写儿女情长,人人笔下都有;可怀“大情绪”,写家国江山,很多人想写,却每每力不从心。而先生的诗文能大气回荡,峭峻挺拔,正是先生无论何时,总壮怀激烈,都不以个人得失论天下,都将自己的性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超越个人的性情,在作品中就自然的反映着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大性情才怀有大爱。作为理论的锐利武器是理智,作为文学的锐利武器是情感。而诗文有大情感,必有大性情,大性情方怀大爱。先生在散文《叫冰问路》中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脱离农民,不能愧对农民。我们常说共产党人要做顶天立地的人,这天是什么?就是我们党的旗帜、理论,这地就是养育我们的人民……”。人民、国家就是先生诗文的大情、大爱,大主旋。屈原不是因有大爱,缘何能成为中国第一位独立出现的诗人,缘何能成为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

大性情必讲大政治。诗文争上品,立意当争先。而最高的立意,无疑要融汇于政治。仅从本集的所有篇章看,其序跋的视角,都紧盯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主旋律唱着永远的气壮山河。对此,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以为艺术应远离政治。可与先生闲谈,谨记先生教诲:在中国古代,几乎优秀文人都必然走向从政,官人成了传承文化的主体,文化怎么能脱离政治。笔者深有感悟:自有阶级以来,主流文学艺术都必然要表现政治这个大主题,举凡中国古代的大文学艺术作品,只有表现了大政治,才能成为大作品。虽文化有内在发展规律,但绝不能脱离政治,就如无法自己拎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先生不仅所言,更在所做,他在诗文中表现的主旋,就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当今现实更尤有意义。

王前评价先生:“官场中人,能以学者文人或艺术家自期者,古人中有之,今人中亦有之,但真能力行于始终,而有如是之成就者,却又罕见之。”文笔胆识一体,侠骨柔肠一身,对先生之性情,笔者自当以为圭臬,见贤思齐。

王婆卖瓜(六十八)

写作本篇博文,笔者有三点体会和博友交流。

首先,找准角色。无论干什么,都不能错位,这一点至关重要。作文,也是如此,角色一乱,行文必乱!按理说,自己写下文章无数,并曾“倚马可待”,写篇书序并非太难。而写这篇书序最难的,则是准确的把握自身角色,或者说,写这篇书序准确的把握自身角色,尤为重要。我对自身的角色认得很清,既,是先生的晚辈,也是先生的学生,还是先生的下属。这三重属性,就构成我写作的角色。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就规范了我在书序中评论的范围,也就避免了我在书序中说大了,或说乱了,更避免了自我膨胀。

其次,找准角度。角度,就是主题。本篇书序若夸夸其谈的评论先生散文的特点,这既不符合我的角色,也非我的学识所能达到;仅仅谈谈对先生散文学习的心得,这又与彭定安(原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研究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鲁迅学会第三届副会长)所做书序内容重复;且表面化的谈论先生散文的造诣,又难免有吹捧溢美之嫌。几经推敲,笔者才决定“只敢说点和本书似乎无关,却又不无关联的话题--对先生性情的仰慕。”而选择这个角度,又有很大的现实指向性,既,现在很多作家、书画家,只重技艺修炼,不重品德修养。从而使这篇序言,就有了更大的价值。

再有,要有棱角。无论什么诗文,若都光滑的像颗鹅卵石,那就是一片浮光掠影,不会给读者留下太深印象。所以说,好诗文,必有鲜明的棱角,甚至有机锋闪亮,诗文才有大内涵,才有大深刻。本篇序言的机锋,主要体现三点:

一是理性的批判。笔者在序言中的评论中,去阐发理性的批判。如,“良知就是党性!”“良知,是是非之心,也是天理之道。”“没有人的感情,就绝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原本很多被害的人,如山顶被推落的石头,在下坠中又自觉不自觉地伤人。”“将众生的判断都交给一个大脑思考,这无疑是时代的僵化;若每颗心灵都在禅思,人类思想的天空将何等精彩!”“细数中国古代的大书法家,字贵,品德更贵;重视立德,远过重视立字”等等,就是笔者进行的理性批判,或者说,理性的批判是本篇序言的突出特点。

二是圭臬的批判。立下一个标准,树起一个形象,揭示一个内涵,本身就是进行的一种否定,就是进行一种批判。林声先生身为高官,无论是久居庙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都始终能怀大情绪,有大性情,有大立意,这一点真真是难能可贵,尤令我由衷的敬佩,更引以为人生修炼的楷模。

而若将先生的大性情,鲜活、生动、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来,就绝不能苍白空洞的说教。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对先生的评论,查阅了有关先生经历的大量文字资料,并多次听取先生讲述人生回首,才从中概括出先生性情圭臬之光彩。

三是规律的批判。既是为先生的散文集写序,就不能脱离散文集的内容。笔者在大标题“最是圭臬大性情”,以及三个分标题,“为诗为画性情最大”、“大性情方聚大才艺”、“大性情才有大主旋”,就是在揭示先生之所以诗文字画造诣极高的内在规律,也是揭示所有诗文字画、文史科技大家成功的内在规律。为论证这规律的科学性,笔者则进行了引经据典的挥洒。而之所以做这样的揭示,其意就在于批判现实中进行诗文字画研修中不重品德修养的倾向,也是提醒一些进行诗文字画研修的青年,更要将修德放在首位。塑造大性情,这也是成为诗文字画大家,所要坚持的大道,要推开的大门,要走的大路!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