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贾探春:传统士大夫的救世情怀

贾探春:传统士大夫的救世情怀

推荐人:黄晓璐和张晓茜的妈妈 来源: 阅读: 2.4W 次

《红楼梦》里的三春,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道、儒、释三家对待人生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迎春象征着道家的黄老思想,讲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既不干扰,也不回避。惜春则一味回避现实,吃斋念佛,以出世的姿态拒绝世俗。而探春则选择积极的入世,她踌躇满志,有着文人士大夫们的终极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

贾探春:传统士大夫的救世情怀

探春和大多数古代文人们有着太多的相似点:

在曹雪芹笔下是顾盼神飞,文采精华的探春竟然是庶出,这与文人们大多是寒门子弟,毫无背景的低贱出身是类似的。

起点虽低,却想通过自身的努力,竭尽全力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探春通过协管大观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大刀阔斧的改革,获得了贾府实际当家人王熙凤一连串“好!好!好!”的称赞。而那些十年寒窗的士子们,哪个不是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一轮轮科举考场上的拼搏厮杀,最终光宗耀祖,从可有可无的边缘人成长为统治阶层的中流砥柱。

探春有着士大夫们般深刻的忧患意识。她是大观园中为数不多的头脑清醒者。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大发惊世之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准确预言了贾府大家族最终的命运,她对贾府大厦将倾,各色人等还在窝里斗极度地痛心疾首,这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王熙凤之流是无法理解的。这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多么的契合!

探春具有政治家的胆略。在探春协管大观园时,她能认清大观园旧有制度的弊端,大胆改革,实行责任到人的承包制,去除重复开支等措施开源节流。有着说到即做的务实精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干家。同样,那些个古代名臣,做一方父母官,不也是革新除弊、教化民风,意气风发,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

探春的结局隐喻着富有良知的士大夫阶层最终的命运。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探春的画册里画着是风筝,在第二十二回里探春做了一个的让贾政猜的灯谜,谜底也是风筝。反复出现的风筝即是探春的意象。风筝飞的高,却只有一根绳子连接着,这个牵着风筝的线则是隐喻着当权的统治者。如果这根线断了,风筝就会飘走,一去不返。探春再这么聪明能干,志向高远,朝廷还是把她当成一笔和亲的政治交易,换取被俘的南安郡王。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嫁到蛮荒之地的国度,将自己交到那不可知的命运里。这同样也是士大夫们的命运写照。他们几十年的宦海沉浮,就像风筝一般飘在空中忽高忽低,一旦受到当权者的猜忌和怀疑,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毫无根基的士大夫们或遭贬谪、或罢官、或流放,甚至丢了性命。他们再怎么满腹才华,忠心为国,只要皇帝的一个念头,随时会将他们抛弃。风筝的意象也是隐含着曹雪芹对封建制度中统治者对人才的迫害和践踏表示极度的不满和失望,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将士大夫们所有的特点幻化成探春这一女性形象,借探春之口发出立一番事业的豪情壮语,也如探春一般大胆改革,中兴朝廷,最后也像探春般和番的结局,充当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探春的一番人生经历和负有正义感的士大夫们的心路历程是高度契合的。如昭君出塞般的悲情结局也揭示着儒家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救世情怀理想的破灭,这也给整部《红楼梦》铺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