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

推荐人:Carol Chen 来源: 阅读: 1.5W 次

一天在一个朋友家作客,朋友家的小孩子是属于那种比较调皮,淘气的,为一点小事朋友就冲着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70分;人家当班长,你才当小组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比赛资格都没有,人家学习成绩又好,又懂事,你学习成绩又差又淘气,我简直被你气疯了,去学校开个家长会一点面子都没有,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这时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张叔叔当厂长,你怎么才当小班长?人家李叔叔每月挣八千多,你怎么才挣两千多?人家小文同学家房子那么大,房间那么多,而我却连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儿子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爸爸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

听了朋友家小孩与大人之间的这段激烈的对话,我同朋友聊了一会儿,仔细想想,生活中不就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他家有什么和你家没关系,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对孩子也是同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你要告诉孩子他生下来就是最棒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他“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更美丽!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曾经看过一篇感人的母亲教育她的儿子的故事: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她,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48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5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就會進步”,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儿子,你真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泪流淌,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的教育方式也有些借鉴于此的,但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要不同。

我儿子这次三科考试中两科全校第一,一科第二,回来我及时表扬了他,他爸爸说儿子加油,下次要考三个第一回来,我当时就对他说:我的孩子,不要总考第一!其实第一第二那1分之差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代表什么,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

一个孩子打电话告诉在外打工的父亲“爸爸,我这次考试得第六。”“不错了,祝贺你,我不在家你还考得这么好”孩子自信的说,“我下次要考第一”“我不要你考第一,有谁总是能第一,有谁能保证不掉队啊,考多少分不要紧,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就很高兴”下次孩子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这次我考全班第一了”父亲显得很平静,“有没有太用功啊,别把身体搞坏了,”爸爸严肃的说,“下次放松点,以后不要考第一,压力太大了。”孩子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考第一了”。

九月份,孩子在做泥瓦匠的父亲陪同下,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这位父亲在做瓦匠前曾有恐高症,他知道,脚手架搭的低,心里就特别的踏实,其实教育也一样,其实很简单,低些,是为了走得踏实。

又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总是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无论什么事情,总是要求第一,要么总拿得第一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是不科学,也不明智的做法。

在孩子小时候,如果孩子够聪明,又肯努力的话,得个双百,考个第一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学习难度的加大,考第一也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在我看来,让孩子考第一并不是件好事情。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孩子是开心的,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孩子也觉得自己的能力能得到承认。家长的虚荣心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满足。

但是,要知道,孩子这个第一会给他带来压力的,孩子会在每一次考试的时候都担心自己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如果丢掉了第一怎么办,让孩子带着压力去学习,心情沉重不说,而且一旦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绩,孩子会觉得倍受挫折,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会觉得自己不如从前了,会感到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从低处到高处走,就会有成就感。但是一旦从高处走向低处,就会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孩子也一样,从学习成绩低到成绩高,会让孩子觉得有成就感,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的结果,但是从第一走向中游,他会觉得的挫败,而且在沉重的压力下,可能会成绩越来越糟糕。

工作后有一些成绩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人,而是那些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名列前茅的学生往往为了保持自己的成绩,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而那些成绩中上游的孩子在轻松保持学习成绩稳定的同时,还发展其他多方面能力,于是在就业后,他们更容易得到发展,而那些名列前茅者往往是在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所以我的孩子,我不会要求他在学习上一定每次必须第一,只要他在学校里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只要他能多方面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别总要考第一。教育,其实很简单,低些,是为了走得踏实,起点低一些,才能更好的向高处走。

朋友听了我的一番话,仿佛突然之间明白了许多,同时心里也平静了许多,压力在一瞬间也被释放了许多,他说难怪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说你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好,是许多在坐的家长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也难怪你的孩子如此优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