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伤感日记 >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摘要:父母几十年辛苦拉扯大,少不了父母刻意给我们童年的欢声笑语,少不了别离时候父母朝夕盼望子女归来的焦急之心,少不了日常生活心烦意乱的时候父母耐心的开导,少不了心情低落时对母亲的倾诉。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做一点孝敬父母的小事情不算什么,父母几十年辛苦拉扯大,少不了父母刻意给我们童年的欢声笑语,少不了别离时候父母朝夕盼望子女归来的焦急之心,少不了日常生活心烦意乱的时候父母耐心的开导,少不了心情低落时对母亲的倾诉。现在长大成人,不会像以前那样思想不成熟,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不称心都不会像潮水一样洒在父母身上,不冲父母发小姐脾气……俗话说,“百义孝为先”,孝心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往往一些小小的孝心会令人感动,甚至潸然泪下……

东汉时期“孝亲”典范—小黄香虽然九岁丧母,但是事父极孝,每逢炎热酷暑来临,用弱小的双手摇着扇,扇凉父亲的床和枕头,赶走吸人血的蚊虫,让父亲睡个安乐觉。在寒风凛冽的寒冬,她用自己的身体暖热原来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拿给父亲睡,小黄香虽然穿不起棉袄,但从不叫冷,佯装一副很安详高兴的样子,解开父亲的心锁……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孝心震撼了从古到今。”只因小黄香有了孝心,才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她的孝心为这个世界充满幸福和温馨,她并没有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她那颗发自内心的无微不至,深深震撼了我,从她感恩之心联想到亲情的温暖,从她感激之心联想到世界充满真爱,从她那发自内心的关爱联想到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孝敬父母是名垂千古的典范,但没有孝心的人,就没有爱心。如此之徒,人人尽可得而诛之。无孝之人不论是凡人还是所谓的伟人,都会遭到世俗的鄙视,都会遭到历史的唾骂。据报载,11月12日晚,南京下关发生了悲情一幕:辛辛苦苦供小儿子上大学儿子毕业后留在南京,成家立业。父亲大老远从老家赶来想看孙子,按理来说应该好好尽孝心,其儿子却嫌弃父亲寒酸,不让进家门。面对民警儿子什么都不肯解释,一直说“我眼镜找不到了”。

事后,这位不孝子称是因为眼镜找不到,看不清是谁才没有相认,但无论他怎样解释,他都难以洗刷不孝之子的恶名。强烈的自尊心和爱面子促使某些人做出不孝的行为,她的父母从乡下来的,给这个身在城市中的白领儿子丢了面子,看到父亲如此破旧、贫穷、一身土气十足的样子,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别让他进家门走人以还自己清静,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千年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时代有很多已经被架空,当人的自尊心、虚荣的一面在现实的社会里昭然若揭,在如今一切以势利化、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连做人的根本,根都丢了,连生养自己的父母你都瞧不起,即使你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百善孝为先,对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尚不能尽孝,那对朋友、伙伴、团体乃至国家谈什么仁、义、礼、智、信和忠?在动物界很多动物都懂得反哺,何况于人呢?

没有父母,哪里有我们?对父母不孝,我们还能叫人吗?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崇尚“孝”,我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德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剧?这是我们的悲哀!孝敬父母是发人深思的热议话题,引人重视的话题,对待别人的滴水之恩都能够涌泉相报,何况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微乎其微的感恩举动父母也是晚辈对长辈最真挚的爱和沉淀人类亲情,感恩父母给我的生命、爱的滋养。

孝敬父母不在于昨天的豪言壮语,而是在于今天的点点滴滴的琐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孝敬父母的小事做不好何况做大事,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务必履行的义务和职责,自动自觉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父母口渴的时候哪怕斟茶递水,在父母筋疲力尽的时候哪怕给父母捶背,在不引人注意的母亲节哪怕给父母送一朵价值菲薄的康乃馨,在父母心烦的时候哪怕不顶嘴不磨嘴皮;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哪怕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就拿陈毅来说,他途经成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探望重病的父亲,他亲手给母亲洗尿布。

母亲有难色。他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洗上十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他不因为裤脏而不洗,也不会因为自己工作忙而忽视了父母,更不会因为父母衰老的时候嫌弃他们的叨唠,更不会自己喜怒哀乐而无视父母的存在,不管工作多忙都尽心做好孝敬父母的事情,孝敬父母不在于甜言蜜语的诺言和誓言,而在于做好一点一滴的孝心活动,孝敬父母不能单纯的以吃饭穿暖,进而食甘肥衣轻裘为终极目标,而是要为生养自己的父母做到物质与精神上都能满足他们,才是孝子,即使你人到中年依然缺衣少食,父母们不会看着你们如此可怜而不闻不问,他们时刻想的是为你添衣加食,虚寒问暖。

只有践行孝心才能谈得上爱家爱父母,千万不要做不孝的事情,否则留下终生遗憾。作为父母的孩子心存孝,营造充满孝心的世界;作为父母的孩子心存感激,让父母老有所养,快来吧,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发自内心做好每一件小小的事情,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

自古以来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人更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家事,也是为人应对社会承担的一份责任。此事古难全,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时常发生不孝的故事,将父母拒之门外、拳打脚踢,老人无人赡养。这些不孝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功利化的社会使然?据《二十四孝》所说:“老妇的伴过世没有几年,老妇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妇年龄大了,不能自己一个人生活了,于是大哥决定轮流供养母亲。大哥说,我是老大,又是儿子,轮流一次负责四个月;老二也是儿子,轮流一次负责两个月;两个妹妹是女儿,每次轮流一个月。老妇在大儿子家、两个妹妹家都相安无事。轮到小儿子,正好在春节前,去了一个星期,小儿子就数落上了:在别人家花钱那么少,怎么来到我家就花费这么厉害?后来就把老太太一个人锁在老宅子里,每天给点吃的。再后来,可能吃得也不给了……老太太最后死掉了,据最早发现的人说,老太太死的时候,什么也没穿,不知道是否真假。后来想想也有可能,不是说冻死的人往往会高觉到自己热,会脱衣服吗?”

对于不孝的例子,在如今的社会里有千百万种,上述的例子只是千百万里的一种而已。家庭教育、道德上的缺失是不孝发生的直接缘由,如果从小懂得给幼小的心灵播下孝敬父母的种子,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时刻给孩子营造尊老敬老的浓郁氛围,也要让他们懂得人要感恩,这不至于酿出不孝的故事。

不孝的行为只属于个别现象,但大孝发生在我们的面前,据《二十四孝》说到兄弟争孝的典故: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如果说母爱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那么孝敬父母也是上帝赐予的一种动物本能。孝心无价,孝心如黄河之水长长流,朋友们,献给父母孝心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