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情感日记 > 冬至素材

冬至素材

推荐人:点水品竹 来源: 阅读: 9.76K 次

在我的记忆里,大多是在冬至前后回家扫墓的,长大后才知道,冬至祭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所以,今年冬至的前一天,我们相约回德化涌溪老家扫墓,二叔、三叔及堂兄弟一同出阵,十兄弟就三叔家在厦门工作最小的堂弟缺席,二婶也跟我们一起回去当后勤,因为只有二叔家在老家再建了房子,原来的房子因为建设涌溪水库的时候都拆迁了,我们这一代工作大都在德化县城,也就在县城里一起建了房子落了脚,每年差不多就冬至的时候才回一趟老家。

冬至

这一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因为县城离老家的路挺远,其中还有一段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虽然现在全程铺上水泥路面,但还是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备好上山扫墓的祭祀品和锄草的工具,我们一行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德化是闽南及周边地区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休闲旅游搞得风声水起,因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富氧离子含量多,又有戴云、九仙、石牛等名山相伴,一路穿过南埕、水口两个旅游重镇,在雾气笼罩的群山中穿梭,不时看到白墙黑瓦上薄薄的霜,觉得这更像是一次旅行。

车行至水口镇的街区,正值赶集的日子,人们手提肩挑,叫卖声不断,我们也去揍了下热闹,到店里买了些冥纸冥香、蜡烛和鞭炮等物品后,开始了一段盘山公路的行程,直到我有些晕车的感觉,车才缓缓到达老家涌溪新村。几位上了年纪的乡亲早早地等候在二叔家门前,与我们一一问候寒喧,顿时感觉到了回乡的温暖。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作了稍许停留,到二叔家再拿了些锄草工具,就上新村后山去扫墓了。后山一共有三个墓,一个是爷爷的,一个是奶奶的,还有一个是太奶奶的。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爷爷是一位慈祥、勤劳、善良,且心胸宽广的老人,辛勤劳作的身影至今仍历历在目,农闲的冬天总爱穿着长衫布鞋,长衫下面捂着个“火烘”,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放学回家的我们总爱去找爷爷,因为他的宽容,让我们可以玩得肆无忌惮,玩累了就把冰凉的手伸到爷爷长衫下的“火烘”烤火,这时的他总时笑盈盈的,露出满脸的幸福。奶奶是典型的农村主妇,虽然爱唠叨,但时不时会给我们点小糖果吃。所以,童年里有爷爷奶奶的呵护是幸福的。至于太奶奶,我没能见到,偶你听叔叔三三两两地讲起她的故事,也就没留下太多印象了。

在二叔家吃完午饭,我们兵分两路,我和老大、老二、老四去了我父亲的墓地,老三陪其他人去了另外一个祖坟。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个年头了,那时我还在镇里上初三年级,课堂上老师悄悄地把我叫到教室外面,告诉我父亲去世的消息,因为父亲病得很重,我们都有一些心里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觉得天塌了,我不顾一切往家的方向跑,既便镇里离家的路有十几公里远,当时交通不发达,也无暇去找车了,一路哭泣一路奔跑着,心里无比的悲伤、恐惧与落寞,直到离家约三四公里的时候,才搭上我二哥赶回家坐的手扶拖拉机,一起回家后,在悲伤中送别了父亲。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知道父亲很能干,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人缘很好,无论是镇里干部或是村里群众,都爱到我家串串门,所以经常是高朋满座。家里育有五儿三女,每年的粮食都囤满粮仓,猪与鸡鸭成群,还有一个供销社代售点,后来还做了些木材、毛竹和竹笋的生意,虽然压力很大,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在百忙中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虽然自己小学还没毕业,却练就了一手好字和文章,他深知要想走出这种偏僻的山村,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十八岁时他就是本村与邻村未拆分时的大村会计,拆分后他就是本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当就是三十多年,他有多次提干的机会,但是为了孩子们生活得更好,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传统的思想和生活的压力,让父亲不得不重男轻女,五个男孩子只要能读书,就尽力提供条件,而三个女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姐、二姐只读了小学,三姐年纪小一些,还能读到初中毕业,后来我们五个兄弟都进了政府部门,三姐因为库区移民进了水库管理单位上班,另外两个姐姐就只好自谋职业了。然而,在他的家庭教育影响下,我们八个兄弟姐妹都能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而且我们都非常怀念父亲!

祭祀祖先,缅怀先人,让我们不忘父母及长辈的恩情。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祭扫活动中重新浮现,虽然我们不能只活在记忆里,但我们绝不能活得没有记忆。时光飞逝,只想记忆点滴,仅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爷爷、奶奶及先人们……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