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情感日记 > 六月拾笔,我未曾停下

六月拾笔,我未曾停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3W 次

弘毅走了,留下两张五十块的水卡一个档案袋一个电风扇和八包卫生纸,还有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其实每年作为寝室最后一个离校的人感觉并不太好,特别是毕业季。

六月拾笔,我未曾停下

送弘毅出门的时候,学校的广播刚好播送完了《如果有来生》走到银湖食堂时,一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传进了耳朵里,其实这就是有关于远方情怀歌曲的魅力,许巍的《蓝莲花》不管是什么时候去听,都会有一种踩下油门一直往南开的冲动。

天下也没有永远不散的宴席,一直往南方开也必定会有东西被自己遗落在北方。弘毅在路上的时候一直在跟我说,姚楠,你有时太容易被别人左右情绪,太容易感动了。这样不好。我就在旁边向往常一下,低着头,抬着头,轻轻的附和。

他说这几年在我背后听我的电话内容,会觉得我很傻,很傻很傻的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我没有必要解释,我也没办法去让他感受我所在意的东西,到最后就只能说自己太年轻,真的年轻么?我看了看12:45天河机场方向飞机划过的云,并没有答案。

这三年有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弘毅自己也知道。其实这三年我并没有和他讲过太多话,自己的故事自己消化,这也许是我和弘毅的默契,其实我能理解弘毅为什么选择离开,所以我更惶恐我继续读书的两年。弘毅走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姚楠,你要清楚你要什么。一定要清楚。不忘初心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所以这句话我理解的是: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恩,弘毅经常说我喜欢想,到了今天,再怎么去想,弘毅也走了。

其实为什么要写下这么多字,毕竟生活是琐碎的,不写东西甚至生活的更加洒脱。很多细节和故事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写出来的,至少我做不到饶有兴趣的去记录它们,但是回到寝室,我就知道我还是反悔了。在沙县吃的午饭,买了两个黄鹤楼1981啤酒,一个就当祭奠一下大学生涯酒精过敏的弘毅,一个就当给自己打打气,努力的在接下的两年里做一个优秀的人。不管怎么样,自己都不能停下来。

寝室是很奇怪的地方,至少我的是,一个无欲无求自暴自弃的AJ控,一个偏执的二次元,一个古波不惊的跆拳道黑二段,再加上我,就注定我们的大学生涯不会发生什么难忘的事情。我曾很努力的制造话题,可惜游戏好像对于他们太过于有吸引力。三年来寝室没有过一点点的波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把其余的人排斥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其实我并没有觉得不好,只是在想,他们三个以后想起来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一点点的遗憾,也许他们三个根本就不会怀念大学生活,因为他们的朋友圈就好像只有自己,两个武汉的周一来周五走,除了我们班的同学根本就只认识食堂大妈,没有进入任何团体,不曾体会我所体会的东西,所以在他们眼中,我大概就是一个整天忙啊忙却什么实质性回报都得不到的人,其实我很释然,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寝室的同学,我觉得我有必要有责任给这段时光画个象征性的句号。

相逢荷期,再逢何期?弘毅一直说又不是见不到了,干嘛有这么样的情绪,其实我们都知道再见到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其实这种情绪很尴尬,虽说是分别,我却还在学校,毕业分离,毕业分离,我却只有分离,他却只有毕业。

很羞耻,我们班都没有拍过一次正经的毕业照,班上彼此的同学都甚至不认识大多数人,所以我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下去歌颂怀缅祭奠大学生活,对,说实话我们班真的是就是这样。我感觉有些人挺爱它的,很遗憾没人能证明。

大学生活动中心今晚又有哪个学院的比赛,而我们都早已不是主角。文管楼楼自习室过往了几分浪漫,哪张课桌留下你的小抄。宿舍已经暗淡了好几间,我透过窗,谁一身酒气摔碎记忆?

早上陈书记找我去了团委办公室,说了一下,社团,前几天,林琼生从常青跑过来指责了我们一番,让我想起来我大一的时候指责艾豪微和刘毅的时候,哈哈哈,看不到的东西太多,就当为大一时的无脑热血买了个单吧。你我山前没相见,山后别相逢。

其实和学生工作比如学生会,校社联,校青协相比,作为协会会长我有很多委屈。三年了,基本上大部分社团协会的会长都认识了,有一个发生在我大二时候的事:那个社团换届时,除了前几届的学长学姐外,就只剩下三个人还在社团。为了让社团延续下去,学长学姐们轮番给仨人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留下。

到最后,他和另一个人留下,第三个人纠结许久还是选择了退出。“我不想让社团毁在自己手里。”这个新会长说。

他不是一个人。在北京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她也向我讲了同样的故事。

大一入学时,她加入学校的轮滑社。这个社团成了她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让她认识了身边最亲密的朋友。到大二,他们从上一届手里接过社团,可几个月过去后,当初留下的人走得走、散得散,她招呼大家出来吃饭,也回应者寥寥。只剩下她和另一个女生还在苦苦撑着。

如果她选择离开,这个社团或许也就自此中断。

“最后一次聚餐,我喝了好多酒,哭得超级惨。因为我知道以后都不会聚这么齐了,感觉社团垮在我们手里,挺对不起前辈的。”她的原话。

她说,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坚持出现在社团的活动场地,保证学弟学妹来时还有人接待;或者,有前辈来时,不至于太过失望。

我听得心软,同病相怜,却还是不知该怎么安慰。

当你做一件自己喜欢,却被所有人视作无用的事情时,总会有那么些时刻感到孤独。

起初还会解释,到后来,就连解释也懒得做了。懂的人无需一字便会懂,不懂的人哪怕千言万语也照样不懂。

一直以来,社团都很少被人关注。

最受人待见的时候,就是每年九月新生入学。浩浩荡荡的新生刚刚逃出高考的牢笼,急着要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面对百团大战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社团,新生们常常一口气就加入四五个。

然而,得之易失之易,一拍脑门就加入的后果,就是很快也会一拍脑门便退出。

“很多社团,招新结束后聚餐一次,就再也没有任何活动;更多的,每次活动都有将近一半人退出,一学期下来,剩的人便寥寥无几了。”

相比于外人的不理解,志同道合者的中途离去,往往更让人难以接受。

有时候会很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好的朋友,大家在一起玩得那么开心,却说散就散了呢。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在慢慢长大,都有越来越多“更重要”“更有用”的事情要做吧。

过去,微信群里每天都聊得热火朝天;现在,哪怕发红包也没几个人会抢了。

用不了多久,群聊就会被各种新消息淹没,就像在社团里结下的友谊,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慢慢下沉。

听到最多的托辞就是:“不好意思啊,我没有时间。”

有人忙着竞赛,有人忙着恋爱,有人开始准备考研,有人什么也没忙,只不过是有了新的朋友。

加入,是因为热爱;留下,是出于责任。

可面对许多具体问题,热爱和责任两个词,又常常力不从心、爱莫能助。

当然,也会有不少社团,体量巨大,办得风生水起。可更多的,却是挣扎在生存和解散的边缘线上,靠着一两个老前辈心心念念不愿放手,才勉强走了过来。

一年一茬五谷,一夜一斗星辰。每年九月,做新生的宠儿;第二年换届,又被视作鸡肋,甚至烫手山芋。

从热爱到责任的心态转变,乍听起来无比高尚,细想,反倒有股无奈的意味。

但凡有其他筹码,比如兴趣、比如金钱,我们都不至于拿出责任心来说事儿。只有想不出其他理由了,才只好不断告诫自己,这是一份责任。

尽管很少有人理解,可担子挑在肩上,终归是沉甸甸的。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中国,但凡是纯粹爱好性质的东西,无论在不在学校,都不太好做起来……我觉得其实和这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有关系,我们真的很难有精力贡献给自己的爱好。

我不后悔带过社团,但是这个决定确实是错的。一个人,一群人在没有利益基础下,如果不是疯狂热爱同一个事物,真的很难达到所谓的团队合作最大效益。很多时候感觉是孤身奋战。但是真的不后悔,回想起来也很珍惜。

就像这三年,发生的所有事情,我都不后悔,六月份,我重新把钢笔拿起来,看山还是不是山?不管了。也许还会接手街舞社团,有可能消失,不过我都不会停下。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