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 > 名人故事 > 我对王安石的个人见解

我对王安石的个人见解

推荐人:天生我才必有用 来源: 阅读: 2.8W 次

欲谈林语堂,必颂苏东坡,欲侃苏东坡,须论王安石。“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我们未尝不可说,王安石——隐忍的坚守者,皇帝志向的寄托者,虚伪的政客,改革的领头羊,激进的冒险家,同时又是险恶小人的支柱,急功近利的经济学鬼才,保守贤者的反对派。北宋是除儒教外,各种思想融汇并激烈碰撞的时代。儒、释、道、法各家各言也在北宋的知识分子中间形成了融会贯通之势。苏轼就是一个把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为一的人;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也是一个援法入儒的人。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没有碰撞出火花,却碰撞出了动荡。极左改革派王安石,在商鞅后的近千年时,再次启用法西斯极端主义,造就了自己复杂的人生,复杂的历史

我对王安石的个人见解

拗相公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当他还未与皇帝见面时,满朝的文人政客便想见见这个奇人,他的文章所体现的他的性格特点,他的胸襟气度,无一不让这些颇善笔墨的大臣另眼相看,就像清一色的鹅卵石中混杂着一颗棱角分明的岩块,纵使其言辞犀利,笔调尖锐,但仍使这个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等名家大儒荟萃的文坛多了些活力与突兀。神宗这个雄心万丈的皇帝,在欧阳修,韩琦等人的影响下,也想见见他,官僚都期待他的到来,但王安石拒绝了,还不是一次两次,他抗旨不就,多达百余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即是他本人的写照,而对于他是想淡泊名利还是想作大官呢,我们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难看出他不是对官场没有兴趣,而是自矜身价,想集天下人之望于一身,守正待时,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也许这就是他隐退以待时机如此之久的缘故。与其说他坚守,不如说他执拗,

妄想家

在皇帝百般恳辞下,王安石来到了长安,满足但表面却极不情愿地当了官,《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于是这个富有激情活力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的皇帝,将自己的信任和希望寄予在王安石身上。王安石执政敢做敢为,矢志改革,王安石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推动改革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国强民富,但一番折腾后虽然“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但是农民穷困潦倒,毋谈生存,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了。他的很多新法,如青苗法,免疫法,保甲法等,实际实施时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是苏东坡赠与他的标志。他相信天意要使宋朝扩张发展,一如汉唐两代,而他王安石就是上应天命成此大业之人。“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此等上应天命的人,无一不动人几分感伤——永远是个困于雄心,已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飘渺之中。”林语堂如是说。

囚首丧面

王安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 书,此岂其情也哉?”确实是他不拘小节的表现,然而“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虽然过于偏激,但最后老洵的预言竟然应验,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真因为如此,他的脑筋总绕不过来,一遇有人反对,他便要暴跳如雷,西方的希特勒与他及其酷似,奇怪的是,中西方这些狂人好像都不喜欢正人君子的装束,认为肮脏邋遢才是天才的标志,这些人往往执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所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排除异己,不顾后果,也不想担负责任,最后众叛亲离,郁郁而终。

小人之友

在神宗熙宁六年苏氏兄弟回到京师之时,王安石被任为参知政事。随后两年之中,但见稳重的老臣纷纷离朝,御史台遭到清肃排斥,继之身为谏官的都是王安石的一群小人。王安石就职不久,就开始以大刀阔斧在政府各部门大事清除异己。抗争之事此起彼落,整个官场闹得乌烟瘴气。贤德干练深乎众望的大臣,对王安石公开反对。皇上说,为什么三超老臣和士大夫都反对变法呢,他说:“谁说我的变法不好,你把名单给我。”因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朝开始大规模的流放大臣。皇帝说:“人民怨声载道。”他说:“民言不足畏。”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的俸禄都分给了亲戚族人,而他的党羽如李定,吕惠卿之流却为争权夺利忙得不亦乐乎,宋亡于介甫(王安石),这确实言过其实,但是不得不承认,此人和他的众学生极大的推动了北宋灭亡的脚步。王安石自比梅花,却与小人为伍,王安国曰:“远此佞人何如?”可惜他没听进去。

历史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能从片面去看待一个人,“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王安石有功亦有过,他的改革被梁启超所称赞,被他国所沿袭,只是他的变法极左,速度之快,为法之必行所形容亦不为过,但循序渐进的部署,怎么会被他这个经济学鬼才所认同呢,可怜介甫,牵一发动全身,只为小人所坏;一心为国,全意为民,不料人誉俱亡。“古今多少事,还付笑谈中。”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