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演讲稿 >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合集9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合集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W 次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合集9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1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xx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2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3

1944年6月,中国共产党邀请21位中外记者赴延安采访,xxx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接受连珠炮式的提问。美国记者爱波斯坦赞叹说,中国的新闻之门正在打开!在这之后的70年间,从这扇门走出来的一代代新闻人在激情、担当和梦想的照耀下,脚步稳健,愈行愈远。记者,在笔下坚守道义,在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始终认为: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使命。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负责南昌电台温馨港湾节目的采编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听众的求助电话。她声泪俱下告诉我,她两个儿子患上血友病,大儿子刚刚病逝,还来不及悲痛,小儿子又因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现在医药费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绝望。放下电话,我带上采访机直奔九四医院血液科。来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张青春却苍白的脸。二十岁的小伙儿虚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华凋谢,让人心疼!来到医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疗状况:左腿感染坏死,必须尽快截肢。虽然血友病人手术风险极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谁也不愿放弃!

随后我和孩子母亲来到他们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处狭小拥挤的房子。桌上的咸菜剩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窘迫。临走时,我将随身带的四百多元钱全部塞进了孩子母亲的手里。在当晚的节目里,我播放了采访录音,讲述了这个家庭的遭遇。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当晚就有的哥的姐开车把钱送到电台。当我们筹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医院时,母亲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就要跪下。儿子及时手术了,整整五个小时,我一直陪着母亲守候。孩子活着被推出来,母亲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终没能闯过术后危险期,走了。得而复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没有儿子啦,什么都没了!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无能和无奈。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不忍也不能打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故事并没有结束。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这位母亲,带她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孩子母亲逐渐走出了阴霾,20xx年开始她主动参加志愿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xx年她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xx年又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她总是说,我已了无牵挂,也没有别的办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躯去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们的报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种姿态。尽管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汇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延伸!

在我们这行,贫困出新闻,大难易成名。但切肤的伤痛岂能成为煽情的工具,悲惨的灾区怎能成为个人的秀场!我不愿在灾难中做个新闻狂欢者。曾经,我跑过监狱,看望死缓的罪犯,告知对他家人的帮助,让他安心改造。曾经,我跑过医院,抚慰产后抑郁的母亲,让她快乐起来。曾经,我跑过妇联,给遭受家暴的农妇寻求司法途径,为她捍卫尊严!

记者,用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我们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我们有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我们有责任,保持媒体公信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4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 ,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6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1996年。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18年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20xx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 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问责政府现场直击”见报后,在全省激起强烈反响。被问责的陈县长此后被调任??环保局局长。不少人戏称我“一篇报道挑落了一个县长”。3年后,“不打不成交”的陈局长在接受本报回访时这样说道,“问责的具体日期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他更发自内心地说,发展经济一定不能给当地留下污染的烂摊子。这样的转变,何尝不是对新闻价值的最好肯定?

直面热点,直击痛点。回望近20年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因为她,可以说是我历经磨难才得来的。

永远不会忘记!20xx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怀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赶到江浦的江滩上去采访,乡间小道,一路颠簸,采访结束,我发现自己流血了……而这一次失去孩子,带来此后多次怀孕不顺,成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准备再次怀孕,医生却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因上次流产损伤严重,可能怀不上了”,顷刻间如五雷轰顶,短短几天,我的双鬓竟然长出了白发!

意外的是,在悲伤焦灼中,我却怀上了。然而,快七个月时,这个让我满怀期待的孩子忽然早产了,我哭着请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最终孩子仍离我而去……

两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怀孕失败。

那些年,领导同事都劝我多注意休息,但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却让我不愿懈怠:我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挤出时间看中医,天天喝苦涩的中药,常常背着医院代煎的药包去出差……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xx年,距离我第一次流产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个月为代价,才换来了这个心肝宝贝。

孩子出生的刹那,我发誓一定要将全部心力扑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儿出生6年来,我6次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荣誉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儿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女儿惊喜地扑上来,“妈妈,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

此爱绵绵,此憾千千。虽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儿还是给了我最好的回报。此刻,我的脑中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的女儿,看到床的另一头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过来悄悄哄我:“妈妈,我不跟你睡一头,其实是怕爸爸脚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7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平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xx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xx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xx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xx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8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9

20xx年7月,我接到来自恩施大山深处一位孤儿的来信。虽然他成绩优异,但却因为年迈的爷爷拿不出上高中的学费而面临辍学。他常常因为没钱吃饭而饿上一天,他说他有办法,只要拼命做题就不觉得饿了。他说他很想读书,想当一名老师,但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实现。这个绝望男孩儿名叫胡军。

十几年前,我外出采访认识了一位从小被父母抛弃、没有双臂的孩子,我带她去吃麦当劳,她小声对我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可以去麦当劳,因为那是有爸爸妈妈领着的孩子才会去的地方。可能是她太不好了,不配有爸爸妈妈吧。这个自卑的女孩儿名叫江福英。

20xx年10月15日,我接到一位小姑娘的电话,“简然阿姨,我好想看书!老师正在教我们写作文,如果我也能看看作文选该有多好啊!”这个女孩儿名叫黄雅倩,是一名盲童。

21年,7000多个夜晚,我听着故事,不知不觉中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成为影响故事发生、发展的人。

胡军,我在恩施大山深处找了他四天三夜,他的故事引发了全国听友的爱心热潮。在听众的帮助下,八年后的今天,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他的第一堂课,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倍感欣慰却泪流不止。他的故事让更多山里孩子相信,就算身处困境,也要敢于梦想!

江福英,我们从麦当劳开始结下难解的亲情。十多年间,身为孤儿的她在众多“妈妈”们不舍不弃的心灵沟通与爱的鼓舞下,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20xx年,在北京残奥会上勇夺五十米蝶泳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去年,她结婚了。我作为妈妈出席婚礼并致辞。这一天,她终于相信:就算是一名孤残孩子,也值得拥有幸福!

为了黄雅倩和她的同学们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阅读的权利,我们发出了倡议:“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5年来,已经有全省百万志愿者加盟到志愿服务中来。20xx年5月6日,30名盲童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在上海参观了世博会,受到了贵宾礼遇。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接待盲童团队,引起全世界媒体的注目。我们让更多人关注到社会对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尊重。

21年主持夜间谈话节目,披星戴月走夜路,有人说:“你特别喜欢黑夜吧?”不,我喜欢光明。所以,当你倾听并参与到这夜幕下的故事中,你不由自主地就踏上了与听众在黑夜中携手寻找光明的路程。

20xx年,湖北广播电视台“简然·爱基金”宣告成立。作为媒体人的我们不仅倾听故事、报道故事、追踪故事,更是故事的参与者,是美丽梦想的缔造者。“不做旁观者,我是建设者!”这是湖北媒体人的庄重誓言!

故事每夜都在继续,寻找光明的路我们要携手走下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