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 关于两提一创心得领会

关于两提一创心得领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继续深化、质量不断提升,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两提一创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两提一创心得领会

【关于两提一创心得体会1】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政法综治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增强工作前瞻性,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向创新要动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政法综治战线需要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增强社会治理合力。联动融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各类风险跨界性、关联性增强,没有哪类风险不需要综合施策,没有哪个地方和部门不需要协调配合。要强化全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更加注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更加注重力量统筹、资源共享,更加注重程序对接、工作联动,更加注重地区协作、条块互补,更加注重线上线下一体互动、相辅相成,增强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是更加注重开放共治,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政府单打独斗已不适应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社会问题复杂化的新形势。政府、市场和社会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着不尽相同的资源手段、行为方式和责任担当。只有分工负责、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治理好社会。要平等对待各类社会主体,以开放架构和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形成多样化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社会共治。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既能把政府的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把能人志士凝聚起来,有效回应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为其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好平台,确保其成为政府的有力助手。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在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组织自愿交换、平等竞争、商业运作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善于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善于运用利益引导、商业运作推进开放共治,善于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化解矛盾、防控风险,提高社会治理市场化水平。

企业承担着维护自身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责任,还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各类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维护公共安全、建设平安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更加注重人民民主,把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创造性实践中。社会治理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依水行舟”,才能源源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社会治理永葆生机活力。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创造有利于人民参与的组织形式,努力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基层自治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本质上就是群众自己的事情自主办。要加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贯彻居(村)委会组织法,深入开展以居(村)民会议、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本质上就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多同群众商量。要树立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理念,善于在不同意见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诉求中权衡,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决策前,要认真倾听民意、了解诉求,确保出台的政策考虑周全、合理可行;决策后,要跟踪政策执行,及时调整完善。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民情的优势。要不断完善网络民意收集机制、协商互动机制,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四是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法治具有权责明晰、程序公开、稳定社会预期的优势。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时,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要善于运用健全的法制管住任性的权力,防止因不依法办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引发社会矛盾。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推动把利益诉求纳入法治化轨道。把培育法治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发挥好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在崇法尚德、移风易俗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

法律是社会良知和秩序的底线。通过个案依法处理,为社会确立是非对错标准、明确行为底线,是司法机关的重要责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善于以典型个案依法处理为突破口,给有关行业、群体确立规矩,发挥执法司法在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社会治理过多依赖行政、刑事法律手段的状况,也要善于运用民事法律手段,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社会矛盾,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机制维护公共利益,以较小成本取得较好效果。

五是更加注重运用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大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极大地提高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要站在时代潮头,创造性地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社会治理中,为社会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果说数据是土壤中的“水分”,那么,开放数据就会形成土壤上流淌的“河流”。就像流淌的河流孕育了传统的城市文明那样,开放数据将快速孕育新的智能文明。当前,制约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要打破基于权力所形成的各种利益固化的体制壁垒,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对数据标准进行集中攻关,尽快建立科学的数据标准体系,着力解决内外融合难、上下对接难等问题。

大数据时代,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不仅要看获取数据多少,更要看数据处理能力强弱。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这为我们更好地抓住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要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实时关联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轨迹,从中找到犯罪规律和趋势,推动由事后追溯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把科技革命与机制变革融合起来,将会迸发巨大的创造力。要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起来,推进职能优化、机制变革,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六是更加注重基础性制度建设,为社会治理长远发展奠定基石。一个国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从事后处置应对向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为实现社会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实名制体现了行为自治、责任自负的法治原则,是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一招。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健全相关领域实名登记制度的总体方案》,尽快出台把实名制的原则性规定落到实处的办法,明确各方义务、责任,并建立严格的核查、追责制度。

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激励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减少失信欺诈现象。要推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信任根制度建设,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为建设诚信社会、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提供支撑。加快推进人口信息系统与人像比对系统升级改造,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相关信用、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产权制度是保护企业、公民合法财产的基础性制度。要发挥好司法机关职能作用,健全依法保护产权的配套制度。完善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制度机制,依法惩治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总结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成功经验,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按照查办案件与规范行为、采取强制措施与保障合法权益、惩治犯罪与挽回损失相统一的要求,健全相关制度机制,规范涉嫌违法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程序,有效保护企业、公民合法财产权益。

二、高度重视对各类风险的预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政法综治战线要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提高预防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一要积极防范、有效处置公共安全新威胁,确保公共安全。当前,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性加剧。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对公共安全风险滚动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维护公共安全能力和水平。

恐怖袭击是对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要绷紧反恐斗争这根弦,全力打好主动仗、持久仗。深入开展反恐国际合作,深化“去极端化”工作,促进反恐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传统犯罪不断变换手法。要坚持打击、防范、治理并举,创新机制,增强实效。对黑恶势力,要立足系统治理,防止其坐大成势。对毒品犯罪,要按照综合治理思路,深入推进打击制毒、堵源截流、预防教育、强制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减少毒品危害。对“两抢一盗”犯罪,要划小作战单元,转变打击方式,以专业、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应对犯罪职业化。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要深化“互联网+”在打拐领域应用,推动形成全民反拐局面。

近年来,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要坚持关爱又严管原则,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要求,落实政府、学校、家庭的责任。统筹做好法治宣传教育、道德熏陶、心理疏导工作,完善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机制。深入整治网络暴力文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不良影响。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探索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教育矫正体系,为失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促进了社会开放、人员交流,也增加了公共安全风险。对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要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动视频监控系统、全程快速安检等措施落实到位。对物流寄递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X光机安检、开箱验视、实名寄递等措施,建立全程计算机管理机制,织密安全网。

二要积极防范、主动打击网络新型犯罪,全力维护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安全。在我国,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近1/3。要克服以传统办法对待网络犯罪的思维定式,创新防范打击方式,实现网上治理与网下管理、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社会公害,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态度,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思路,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一是发挥好电信、银行等单位的重要作用,落实源头防控责任。完善银行账户异常资金交易风险防控系统,对异常资金交易及时采取紧急停止支付、快速冻结措施。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电信、银行、互联网等企业推出新业务、新产品,要进行安全评估,对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责任。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依法打击合力。按照打数据仗、合成仗要求,深入开展打击整治行动,强化国际执法合作,坚决拔掉一批职业犯罪的“钉子”。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司法解释,解决取证难、追赃难等问题。用好现有法律规定,使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罚,增强震慑力。三是加强信息保护,维护公民、企业合法权益。结合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条例,加大信息源头保护力度,完善公安、教育、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对合法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和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助人员,要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切实加强教育管理,防止发生泄露事件。对买卖个人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打击;对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要依法严惩;对泄露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