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西递一瞥

西递一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西递,这个古拙名字,给人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

西递一瞥

去年十月十五日清晨,天还麻麻亮,我就随旅游团从马鞍山市出发了。旅游车渐渐驶离了喧嚣的都市,不紧不慢地行驶在乡间公路上。

路上有雾,雾很重,一片片灰,一片片白,宛如袅袅炊烟,大地沉睡在浓雾里,缠缠绵绵的丘陵沉睡在浓雾里,好似仙境。

平明时分,灰蓝的天空慢慢明亮起来,东方渐渐发红,雾越来越薄,云彩染上了粉红色,太阳冉冉出山,阳光开始抚摸大地,抚摸着我们的旅游车。

车窗外吹来田野成熟的气息,无边无际的稻田上舒展着一个接一个的金色稻浪,浪头舔舐路边的田埂后轰然消失。收割机的咚隆声和野鸟欢快的鸣叫声时隐时现,收获的季节到了。这正是:机器野鸟啼不住,坐骑驰聘金陌中。

太阳已挂上枝头,旅游车驶入闻名遐迩的黄山脚下。西递近在咫尺,只剩四十公里路程。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距县城八公里。几十分钟后,日挂东南,雾气尽散,车抵西递。

我们鱼贯般地从车里钻出了来,钻进了“世外桃源”——一个静卧于青山绿水之间的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小小古老村落。令人遗憾的是,十月已无桃花,若是三月,定以为自己置身于“桃花源”中。

短短几个小时,旅游车把我们从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带到了风韵古朴的“明清时代”,时光好似倒退了几百年。若不是到处走着现代衣着的人们,会让人恍如隔世。

导游告知,西递村东西长七百米,南北宽三百米。远处俯瞰,它犹如我国“辽宁”号航母,近两百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好似一架架挂弹待飞歼-15战机。

村子现有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一百多。村民皆姓胡。据传,其始祖胡昌翼是唐朝末代皇帝昭宗之子。因躲避战乱,改为胡姓。故有“真李假胡”、“胡李一家亲,胡李不通婚”一说。其五世胡士良于宋末迁居于此。当然,传说归传说,是否可信,各自斟酌。西递因溪水从村中淌过,故原名西川,又因是古时驿站,后改名西递。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于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它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如同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一样。该牌坊好似一位四百多岁的饱经沧桑的老学究,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西递村古老的世俗故事,诉说着西递村曾经的富贵荣耀与显赫地位。据说,类似这样的牌坊原有十三座,十二座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

经导游讲解,方知解胡文光为何许人也。胡文光,西递村人氏,生得堂堂一表凛凛一躯,从小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念书如同吃宁波汤圆,才如子建成诗易;他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中举,历任万载县县令、胶州刺史兼理海运、荆州王府长史、奉直大夫、超列大夫,官至四品。

明万历六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亲友在此建了这座功德牌——胡文光刺史坊。

牌坊高约十二米,宽约十米,采用当地“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石雕古朴精湛,造型富丽堂皇。正楼匾上方雕有“恩荣”二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等,两旁盘有浮雕双龙;正楼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样。

双龙图下是文官武将,喻为安邦定国。下有八仙人物像。最下为“五狮戏球”,东西边为“麒麟吐书”。石柱两侧石狮栩栩如生,其前爪朝下倒伏着,爪下有只小狮子。

经由胡文光刺史坊,来到西递村古民居。迄今,村中有保存完好典型徽派明清古民居一百二十四幢,四合院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墙、小青瓦;其布局之合理、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均为国内罕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

这些古民居始建于宋朝,发展于明景泰年间,鼎盛于明嘉靖至清乾隆时期。

漫步在西递的小巷,只见这里高墙深巷,狭长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使我们如置身迷宫。

如前所述,西递村有一百多幢古民居,每幢或许都有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都值得细细端详。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建筑。

我们踏着用古老青石铺就的巷间小路,续前行,至西园。西园建于清道光四年。原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号星阁)之故居。

其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气度非凡。门口有下马石,门楼内旁侧有停放轿子之地,显示主人是做官之人。院内住宅为三个三间单元联株建筑,用砖雕漏窗隔成前中后三院,既为分开的独体,又为相连的整体。

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为松石图,右为竹梅图,寓含“咬定青山不放松,寒梅疏竹共风流”之意,构图典雅,雕工精湛,堪称西递极品。据说日本游人曾出价10万美金未曾购走。

西园出来至东园,乃几步之遥。东园建于清雍正二年,原为西园主人胡文照之父为其子念书而建。 东园小小厅堂仅十足掌之宽,寓意十年寒窗。西厢门镶嵌着“冰裂图”,寓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对面的东厢门镶嵌着“五蝠图”,“蝠”是福之谐音。这两厢正对着的房门寓意着只有苦心博读、经历十年寒窗苦,才能苦尽甘来、收获幸福。胡文照也就是在这斗室中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经历数年辛苦,终不负父望,一举成名,于是才有了西园。

由此可见,西递古人对读书是何等重视,相传这里有句谚语:“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这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鼎盛时期的西递村,到处可听到朗朗读书声,连当时胡贯三的亲家宰相曹振镛来到西递后,也不无感慨地说:“此地风气淳古,弦诵之声,比舍相答。”

东园现为胡贯三后裔居住。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漏窗,取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石漏窗,其意为主人要叶落归根。石漏窗均较小,以防盗。

东园包括正厅、前厅、凉厅三进厅堂。凉厅为书亭,既是主人书房又是家庭塾堂。天井的墙壁上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个大字,表达主人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

我们溜溜达达地来到大路街与天灯弄交口,见有一座叫旷古斋的宅院。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房子原主是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其后裔发达,均在外地居住。院中有一石刻:耕读人家。

在西递,家家户户都有对联,但最著名的当属刻在瑞玉庭厅堂两侧的楹联:“快每辛苦得;便宜多自吃。”

乍看之下,并无新意。仔细观之,才发现“快”字少了一竖,“辛”字多了一横,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快乐来自辛勤的收获。“多”字少了一点,“亏”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多吃一点小亏,才可赚大便宜”。

这副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事哲学的人生积累,商人感受在人生和经营中,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些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

其辨证的内涵无不让人感到折服。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学,通过这副对联中的错字,表达得淋漓尽致。看到这些对联,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说西递村是古黟和徽州古文化的缩影。

七弯八转,在一偏僻小巷,我偶遇一位操武汉话的中年男老师带着一群大学生在写生作画。一问,原来是华中科技大学城市环境设计专业的老师。他说,各高校有五千多学生住在这里实习。

难怪这里的学生比游客少不了多少。可想而知,这么多学生和游客,每天的吃住要给西递村带来多少收入啊。看看,风水宝地就是好哇!如有来生,我削尖脑袋也要往这里投胎。

笔者以为,西递之所以历尽几百年兴旺不衰,主要原因恐怕与风水有关。这里青山环绕,青松郁郁,翠柏森森;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气候十分宜人,村民不识空调。村东两条小溪流经全村后在村南会源桥处汇聚。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整个村庄。潺潺溪水,经小渠分流至每户,渠水清澈洁净,村民用其淘米洗菜,顿羹顿饭。

看来,用“风景如画,人杰地灵”八个字来形容西递,确实还让其有点委屈。

数百年来,村中高官富商层出不穷:高官除了胡文光外,出过四品开封知府胡文照,杭州知府胡元熙,还有三品,乃至二品;富商胡贯三是清代道光年间,江南六大富豪之一。据传,胡贯三的小儿胡元熙娶了当朝宰相曹振镛之女,此后胡贯三名声大振,生意日益红火,终成赫赫有名的巨富。哦,难怪如今当大官的七大姨八大姑都发了财呀,原来是有根的。

为何在这弹丸之地出了如此多的高官富商,而别的一些地方甚至连芝麻小官也出不了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除了用风水来诠释外,还有什么其他答案呢?

西递村的高官富商们聚集了大量财富,建造了众多鳞次栉比的豪华壮观的古民居。

我原本不信风水,但去过韶山,来过这里之后,使我不得不改变看法了。 可谓:西递人财门上起,利地上住,吉地上过,旺地上行,无量之福也。

太阳高挂正南,不觉到了午饭时间,眼饱肚中饥,于是我们来到一农家小餐馆就餐,下午还要去参观宏村呢。时间有限,不能多留,走马观花,仅仅一瞥。

最后,让我们以清代诗人曹文埴的《咏西递》作为本文之结语:“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看来,时间虽流逝了二百余年,但今天的西递却依然还是曹文埴笔下的那个西递。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今天,它仍然超尘拔俗地守着自己的一湾宁静。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