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王守仁故居参加散记

王守仁故居参加散记

推荐人:似风凌宇 来源: 阅读: 1.88W 次

2019年7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滨湖社区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

王守仁故居参加散记

上午,我们一行约七十人,分乘两个车子,朝着今天的目标——浙江余姚挺进。

主要的旅程两个:一,参观了浙东红色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陈列馆。

二、参观王守仁故居

上午,我们先完成了第一个目标的参观学习。

吃过中饭,我们就朝着自己今天的第二个目标——余姚王守仁故居参观学习。

中饭之后,我们陆续进入了旅游大巴,一位三十左右的美女导游笑着说道:各位朋友,接下去,我们就要去王守仁故居参观。

明代从1368年朱元璋开国,历经十二世十六个皇帝,直到1644年灭亡,横跨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在其沿续期间的1472年,王明阳(王守仁)就出生在位于当时是绍兴府余姚县龙泉山上的瑞云楼内。

中午用餐的饭店,就在离王阳明故居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用过中餐之后,乘着大巴,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仰慕已久的余姚阳明路上的王守仁故居参观学习。

导游是我们本地的,只见她上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下着一条牛仔裤子,戴着一副咖啡色的太阳镜。

她笑着说道:我是大学旅游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导游这一个职业上工作。我到过台湾、到过韩国及香港,到过欧洲,阳明学说,在东南来一带相当盛行,台湾还有个阳明大学,西方国家也有有关阳明学说的研究文本的出版发行。

她极富磁性的介绍,立刻吸引了今天一起参观人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加对今天的第二站——王守仁故居的参观,多了几分期待。

导游继续介绍道: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即余姚寿山堂。我们的大巴,大约十来分钟,就会到的,请大家仔细听我的讲话,等一会儿,就到了。

导游清了清嗓子,介绍道:现存王守仁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寿山堂(清朝中期建筑,桥梁专家叶樊 (字季卫)所建基础上进行重修的。王阳明故居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反映出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各幢建筑结构严谨,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饰件素雅。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

不一会儿,大巴在旅游景点附近场地停妥之后,随后,陆续下车,我们就追随着今天的美女导游,来到了今天的第二个景点——王守仁故居参观、学习。

王守仁故居门口前面,竖起了一排约五、六米高的牌坊,正面中间是“新建安伯”四字,背面中间黄色的底墙面上,两个黑色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柱国”,让人想到了“栋梁”这两个字,对王守仁多了几分敬意。

我们一行人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机,相互协助,在此牌坊前、后。找好合适的位置,拍下了精彩的瞬间。

一路跟随导游的脚步,一尊由香港孔子学院捐赠的王阳明塑像,来到我们参观者面前。

导游在边上说道:“你们看到了没有,王阳明是一个文官,腰间却佩戴了一把宝剑,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导游的提问,让我们这些人一下子都说不出一个合理的解说。

随后,导游笑着说道:“你们不知道,那只有仔细地听着,虽然,王阳明是一个文官,却是一个熟读兵书的人,而且,在明朝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平定明代宁王的大事件,待会儿,你们进入他的有关资料介绍,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在边上,不得不对导游的见多识广,都了几分佩服与感慨。

随后,是一块二00六年十二月,由余姚市人民政府立下的石碑,石碑高约一米,看到这个石碑,让我看到了一个先贤,似乎在向我们今天的参加者述说着什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于是,紧随导游的脚步,聆听她独特的景点介绍,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陆续参观了故居。

故居建筑自南至北沿中轴线分别为门厅、轿厅、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其中,砖雕门楼系仿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柱为石质,所饰砖雕斗拱、翘昂、面砖雕刻细致,工艺精湛细腻,体现了当时砖雕技艺的水平。

大厅--"寿山堂"系三开间高平房,高大宽敞,结构古朴大方,用材粗大稳实,构件装饰严谨。

寿山堂内明间廊下,挂有现代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所书的金色“真三不朽”横扁。

导游在边上笑着说道:“

王阳明出生在此地的瑞云楼。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

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因为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所以,才拥有了“真三不朽”这一个横扁的精心概括"。

我们一听导游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一层意思在中间,纷纷表示,要回家补一下有关王阳明的知识。

导游笑着说道:“你跟着我一起进入那个故居,你自然会看到那个正确答案的。”

既然,今天的导游说了这番话,自然,我只有带着这一个心中的怀疑,紧跟在导游后面,看看她最后,是如何将她的谜面,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证。

随着参加进程的推进,我们逐渐明白了阳明学说的主要内涵。

王阳明创立的“知行合一”学说,自他创立以后,逐渐被他的门徒编辑成书,并被不少学者翻译介绍到日本,朝鲜、韩国,后来,又逐渐介绍美国及西方国家,在我国的台湾、香港,拥有了一大批阳明学说的研究者,并成立了许多研究学会,并在实体经济中,应用发挥作用,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魅力所在。

我们随后又参观了王阳明小时候出身的地方——瑞云楼。

这是一幢单独的木结构双层老房子,门口的正上方,悬挂着鎏金的三字——“瑞云楼”。

柱子漆成大红,白墙、黛瓦,正面是明代网格的落地长门组合,二楼上面,装有一排可以开启的格子窗,气势恢宏,让人浮想多多。

我们仔细察看了里面阵列的有关资料,据上面的有关资料介绍:王阳明出身时,他的祖母梦中梦到神仙踏着瑞云送子,一觉醒来,王家的儿媳,就诞生了怀胎十四个月的王明阳。

导游说道:“大家看到了没有,这个瑞云楼,就是王阳明出身的地方,自明代以来,一直保持完好,其它的建筑,是后来是根据王阳明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加以改建的。

然后,我们还沿着展示的展厅,观看了悬挂于展示橱窗内的图片与文字说明。

王阳明在此出生后,年满四岁才开口说话,在此,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年满10岁,随中状元的父亲,移居于京城。

在他年轻的时候 ,科举不成,一度又回到余姚居住,与当地的好友交往,迷恋于象棋与诗文之中,忽视了有关科举考试学问的研习,有一年,他的父亲回余姚老家,看到儿子如此不务正业,痴迷于象棋,一气之下,将他的象棋,抛入了河中,并耐心地开导他:要珍惜自己年轻晨光,争取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必须在年轻时,下苦功,并持之以恒。

一番痛苦思考之后,他写下了一首有关象棋的诗,虽内有怨言,但更多的是一种思考之后的重新定位,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让人眼前 一亮,容本人录于后:“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家父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从他的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的决心,今后,要以诸葛亮为榜样,干一番事业。

此后,他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

终于,王阳明在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

这里有个小插曲,在此,也稍稍说说。

文官的王阳明,却授予了武官的官职,这让身为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很不爽,并怀疑其中有诈,于是,他便命令王阳明当众射箭。

随后,王阳明提起弓箭,连发三箭,结果三箭三中。

这一小小的插曲,不但没有难倒王阳明,反而提高了他在军中的威信。

在阵列的有关明代资料中,展示了一幅王阳明在明代临危受命,用自己的智慧,很快就平定了宁王的叛乱,让自己的军事才能,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践行。

到此,让我这个生活在当代的后辈,对王阳明这一历史人物,多了一份敬佩。

此时,导游在边上说道:“大家清楚了没有,这就是我们在门口看到王阳明塑像上,腰间备戴了一支宝剑的真正原因。”

导游的这一画龙点睛的细说,让我忽然明白,因为王阳明那特殊的才能,也就是文武双全的缘故,让他的塑像,拥有了一把特殊的宝剑。

让我明白:凡事皆有因,只是你未知。

图片资料显示:王阳明在研究儒家先贤、宋代朱程理学时,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加以探索,思考。

直到他在贵阳时,一个独特工作与生活环境,触发了他灵感的迸发,终于,他领悟到了“知行合一”之旨,其实,这也是恒久努力的自然升华。

他的理论,在当时,虽然,他拥有许多的门生与追随者 ,但在当时 ,必经是跟传统的儒家学说,或者皇帝推行的主流治国方针不一致,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到明代的后期,因为他的几个学生,进入了皇帝所在的京城做官,并拥有了话语权,所以,后来,他的“知行合一”的有关创新理论,得到了重视。

在他做官的间隙,他受邀请,进入有关的书院,讲授自己的有关理论,遗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忘讲授自己研究的心学理论。所以,他拥有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结他的有关文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编辑。王阳明终成明代最杰出的心学集大成者。

他的立言,他的行动,他创立的学说,自明代后期起,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众多的信徒。

这是一个短暂地参观学习,但它却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学习的人,体会到了那创立“知行合一”人物的一系列传说、故事,他那“真三不朽”的功绩,也让我们后来者,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多了许多启发,回到自己的家里,静思对参观的一些启发,并重新定位自己崭新的人生目标,从而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崭新的明天。。

相信,“知行合一”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源泉。

不虚此行,值得回味,是我对这次参观学习的简单总结。朋友,你如果有空,也来一个王阳明故居参观学习,也许,在短短的旅游参观中,让你感受实实在在的“真三不朽”的魅力,并对“知行合一”来一个崭新的认识,不也乐乎!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