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清明思母示例

清明思母示例

推荐人:气贯长虹9957 来源: 阅读: 3.25K 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给清明节增添了雨中凄凉,冠上了无限思念亲人的悲伤。

清明思母

早饭后去上班,出门一看天空阴沉沉的,沥沥淅淅下着牛毛细雨。楼下绿化带中零星的几棵垂柳雨中静默,耷拉着枝条,顺着树叶滴着水珠,空中没有一丝风。

明日清明,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母亲离开这个世上已经7年有余了,每逢清明节日,我都会提前安排好工作,前往她的坟前悼念,诉说衷肠。

她一生操劳,受尽磨难,协助父亲把我们姊妹四人养育成人,本该安享幸福晚年之时,一场大病令她迫不得已,带着对倾心一生、精心维持、细心打理的家庭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

我的母亲她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成长在一个“富农”成份的家庭。排行老五,上面四个姐姐,受尽农村家中没有“男丁”封建思想的影响,流言之下,鄙夷之中,细心极恐之时,随时目击着来自贫下中农出其不意的对她父母的批斗。

眼睁睁看着主席台上自己的父母被带上“富农”标志的又高又尖的帽子,任由根正苗红仇富夹杂阶级仇恨的贫下中农的羞辱、批斗。这种恶劣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她学会了隐忍,逆来顺受,明明自己受了委屈,还要极力去讨好对方。多少次眼泪往里流,强作欢颜。在她脸上,笑容掩饰下的是善良,善良掩饰下的是懦弱伴着忍让。

姥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商人,持有造纸、造肥皂、造粉笔、熬工业黄油技术。在批斗“富农”成份重压之下,发展农村副业经济,是全县十个公社首屈一指的经济带头人。他因为人重义疏财,颇具经济商业头脑,商业外交业务遍及东明、长垣一带,留下“生意不成仁义在”的美誉。姥娘的娘家是地主,富农成份,自小家资殷实,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母亲深得姥爷的优秀基因,自幼家教、家风严格,在姥娘的影响下她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宁肯自己吃亏不愿亏欠他人。

她常说,吃亏是福,老天爷不欺傻瓜人。

母亲嫁给父亲,是充满着对生活无限美好憧憬的。据母亲说,当时父亲是高中毕业生,在农村算得上文化人,何况家庭成份为中农。经过大队干部推荐,父亲到县工商局谋得一份临时工差事,这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富农”成员最理想的对象了。

母亲犹如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幸福的为一个大家庭忙碌着。在封建家庭制度下,爷爷、奶奶、伯父、伯母、父亲都是可以对母亲使唤的。十几口子人一个锅里吃饭,一日三餐都是母亲做饭,伯母还经常颐指气使的爱帮不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物资的匮乏,餐桌上众口难调。

母亲总是最早下厨房,默默习惯独自提水、烧火做饭。饭做好后,盛上,端碗、摆上桌喊齐人吃,大家都擦嘴歇着时候,母亲还是默默的收拾着,刷锅、刷碗。年幼的叔叔、两个姑姑还纠缠着她,让陪他们玩游戏。

生活的心酸、苦、累,家庭成员的之间,天下婆媳之间的难相处,历来妯娌之间的难供事,大男子主义的父亲一味的“愚忠”、“愚孝”,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压的母亲抬不起头来。

这又算得上什么,母亲常说,为了俺的四个孩子,孩子长大了就熬出来了。

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两个姐姐上早自习去。我和弟弟待母亲做好饭之后,她腾出手再给我兄弟俩穿衣服,洗脸。父亲每天等着母亲盛好饭后再起床,这是他40多年养成的雷打不动的规矩。饭后,父亲上班,姐姐上学,我和弟弟由奶奶脱产看着,母亲喂完两头肥猪,开始下地劳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里庄稼活,种小麦、玉米、棉花,田间管理既要技术,又要繁杂的体力劳动。由于我们姊妹四个年幼,叔叔、姑姑上学,父亲上班,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伯父伯母另立门户,家里所有体力劳动都是母亲一人独担着。

她每天早上第一个下地,上午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农田,下午别人都睡会午觉,她确早早下地,天黑了才回家,路上还要顺带给猪打菜。一个人面对11亩农田,她早已适应了,给自己安排的时间满满的。在别人赶集,走亲戚时,她总是太阳下,一锄板一锄板的砍着草。汗水从额上滚下,落在在泥土地里,她也落过泪,她也想过让父亲请假帮她。这一切都是空想,她把自己的心拴在这个家,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四个孩子身上,她把自己也嫁给了这方土地,她是爱这个家的。

姥爷和姥娘过世较早,由于没有舅舅,几个姨家离得也较远,母亲的知心近人更少了,很多的话没法向人诉说,很多的苦没发倒。她选择了隐忍、选择了没黑没白的劳动,去向命运抗争,为了她四个孩子,女子本柔,为母则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兄弟俩也都上学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由于不够深入,时间也是利用不够好,成绩一直中等上下摇晃。我们知道父母是溺爱我俩的,面对两个姐姐每次捧回的奖状,总是不以为然。母亲怒了,伸手打了我和弟弟几巴掌,她眼里噙着青涩的泪花,训斥着我俩。她恨铁不成钢的给我俩说起了,“不吃那口馍,也要争那口气”自此我们懂得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拢香”。开始了刻苦学习,勤奋进取之路。一直保持到走上工作岗位,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一流的成绩,得到了上级认可,同事钦佩。

她还教会了我们,“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吃苦耐劳是我们在单位中的标签,虚心、谨慎,尊师重道令我们事业如沐春风,不可否认的这是母亲教育的功劳,我们带着遗传她勤奋的基因,忍辱负重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崭露头角。

母亲50岁之后,我们姊妹四个各自成家立业。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有年节才可团聚,回来看她的日子更少了。每次回家的时候,说话间她总是端详我们很久很久,眼神里的深情和小时候望着我们时候一样,那时她盼望的孩子成才就好了。如今孩子各自工作稳定,孙辈绕膝,她没有提过任何物质要求,总是勉励之时再提标准:“你们都好好上班,照顾好各自的小家就行了,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算不得什么”。

我们带着母亲的教诲和唠叨,各自经营者自己的小家,母亲还是忙碌着她的家务、地里的农活。单凭怎么劝说,她都不舍弃那片土地。

2013年11月母亲病倒了,弟弟带着她到北京大医院检查身体,她第一次离开这个家。走之前,把家中的狗,笼中的几只鸡,她都一一安排给父亲,说照顾好这些牲灵,春节时待客。

由于病情急剧恶化,虽然以国内最好的医疗条件,用最高的技术去治疗,然而母亲还是一天天加重。躺在病榻上的她一次次的鼓励自己,只要坚持治疗就会战胜病魔,出院后她要给弟弟看孩子去。住院的日子里,自始至终她觉得自己一手经营的大家庭红红火火,康复后一定守好老营,让孩子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次她失算了,她带着无限的眷恋,交待好四个孩子要团结,要好好工作,营造好自己的小家庭。眼角热泪一流,她闭上了双眼, 母亲走了。她走的这么突然,令我们无法接受,她用一生的坚强,一生的付出,一生的心血浇灌出这个幸福的家庭,本该安享幸福晚年的时刻她走的这么匆忙。

上班路过母亲的坟,透过玻璃向她望去,雨中我想说的是,母亲你放心吧,我们会按照您的遗愿走下去的,明天我去看您。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