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牵着小溪去寻乐

牵着小溪去寻乐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8051 来源: 阅读: 1.94W 次

水,是大地的依托,是山谷的命脉,它呵护着自然,滋养着生命,也孕育着智者;有了水,便有了多情的生活、多彩的世界。

牵着小溪去寻乐

走进一个叫“虎塘溪”的地方,便被这里的水吸引了。一股细细的溪流淙淙潺潺,在“虎塘溪”的入口处汇成了一片不规则的水塘。这便是“虎塘”了,霸气的名字,平静的水面,如此的矛盾关系竟幻化出了如此共生的结局。是溪水的无私攒成了虎塘的平静,是虎塘的包容成就了溪水的归宿;问“塘”哪得深入许,唯有清溪送“抱”来。一个在追寻,一个在期待;归处,归处,就在身前,就在脚下……

别了虎塘,去寻找谷中小溪的源头。一路上行,山路窄窄,山谷弯弯,小溪依着山谷,傍着山路,一路下泄。它迎面而来,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姐妹们在上面呢,我是去给他们探路的;便头也不回,扬长而去。一次次回望这位“探路者”,想象着它的那些“姐妹们”该是一群怎样的精灵,又在怎样的“上面”呢?小溪曲折多变,或汇成一束,或散做一片,时而隐匿,时而现身,行走在山石、柔草与古树间,轻吟,低唱,如丝竹奏出的小曲儿,柔美,悠长,给山谷增添了无尽的清爽与润泽。

这里的山谷没有规范,随意地开合,任性地延伸,山梁是它的脊骨,雄伟高耸;山石是它的孩子,体态各异;古树与柔草、山花是它的时装,随性可体。山谷有些野性,它的强硬养成了它的霸道,它看中了小溪的柔美,不说什么,却要把小溪留在自己的身边。它“规矩”着小溪的去路,横拦着,竖挡着,想让小溪接受它的“热情”,醉在它的怀里。可小溪并不喜欢这样粗暴与无理的“求爱”,它要走自己的路,去找寻自己倾心的伴侣,让这种爱随心而来,随意而至。它知道脚下原本没有路,路是走出来的。它牢记自己的属性:水往低处走。它一路寻找着一个又一个“低处”,凭着重力大师赋予的能量,在没路的山谷里执意走出自己的“路”来。

山谷有了小溪,便空灵、幽深。声声鸟语,不绝于耳,在唱什么?点点山花,俏丽抢眼,在等什么?绿植片片,沉默素淡,在做什么?深深呼吸,方觉得那鸟、那花、那绿植在不谋而合地拜谢着脚下的小溪,是小溪给了这里无可取代的天然味道。

山石的格局杂乱无章,造就了小溪行路的别具一格。山石的阻挡,小溪不惧:挡住了,小溪就绕过去,摇摆着,画出美妙的身姿。无处绕行了,小溪就跃过去,管它前路是否凶险,竟跃出了意料之外的一群瀑流;小溪守着自己的小巧,把瀑流调理得隽秀娇美,山石有多高,瀑流就有多长,或宽或窄,时断时续。实在绕不开、跃不过了,小溪便全力撞上去,演绎着那出“以卵击石”的悲壮——碎成了一堆“水屑”,飘起了一片“水雾”,继而又聚在一处,凝成原身,贴着山石,顺着石隙,走了,奔向它钟情的那片“乐水”,义无反顾。小溪是柔弱的,却柔中有刚,“过石有痕”——山石强“亲”了小溪,山石便湿了,那是小溪不屈的泪;久而久之,山石被“亲”没了棱角,那是小溪对“强暴”的回馈。小溪与山石的遇见,成了情理之中的经典,身在乱石中,依然清溪水,就像一位智者留下的那段故事:牙和舌,一个坚硬,一个柔软;日久天长,牙一颗颗掉了,舌却毫发无损——到底哪一个更强大呢?后来,这故事成了五千言《道德经》的催化剂,成了生活哲理的佐证。

古树,杂乱地长在小溪边,长在山石旁,挺直的,横斜的;粗壮的,纤细的;长青的,倒毙的……却长成了一种永恒,一半在山石下安家,一半在小溪旁招摇,恋着山石,伴着小溪,编织着它们的生活。它们无意给小溪添乱,却又下意识地帮了小溪的“倒忙”。它们虽没有山石的霸道,竟也时不时挡了小溪的路,碍了小溪的事,自然就乱了小溪的前程。可小溪并不介意,它谨记“与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古训,涌着,摇着,摆着,甚至飞溅着,轻抚着古树的根须,荡涤着古树的肌肤,善意而执着。小溪滋润了古树,古树便生了苔藓,便萌了新叶,便撒了绿荫,便美了山谷;小溪就轻松了自己,来过,走过,没有错过,留下了身影,撒下了魅力。

倒是那些树下、石边的小草们、山花们,起伏着,摇晃着,给了小溪温馨的表白与温情的赞助。它们似乎对小溪这样说:你走吧,去找你的真爱;我们的家就在这里,有过你的陪伴,我们很知足。它们护着小溪,拥着小溪,像一个接力的团队,一棒接着一棒,送小溪一路前行。小溪并非无情之物,接纳了小草和山花的盛情,陪着小草,润着山花,完美了小草的生命,洁净了山花的生活,也回馈了它们的美意。小草、山花与小溪仿佛是相依为命的玩伴儿,虽不属同类,却身手相携,相濡以沫,孕育出生命大视野中的一对朴实的“奇葩”。

走上小溪的源头,断崖壁立,一线瀑布携着风声与冷气,东摇西摆,从崖顶纵身而下,如天外之水。一路走来,听小溪一路轻歌慢语,此刻,这九曲之水却如此迫不及待,放开歌喉,哗哗哗地唱出了问世之歌:我来了,怎能缄默;听我唱吧,这世界不能没有我的歌……一步步走近断崖,水雾迷蒙中,分享着瀑布送来的清凉与舒爽,豁然明白了:逆小溪而上,与小溪一路相伴,听小溪一路送歌,唱一路的不期而遇,唱一路的不舍追寻,竟是源于这“天外之水”。它与小溪有一样的性情,一样的习惯,摇摆着,扭曲着,一路向前;只是比小溪更丰满,更成熟,更有气势。是它,完善了小溪一生的品格,培育了小溪一生的韧性,铸就了小溪一生的追求;它是小溪的嫡母、至亲,也是小溪的启蒙之师啊。

牵着这样的小溪,心生了一种爱慕,爱小溪的勇毅,爱小溪的坦然,爱小溪的执着,也爱小溪的诚挚。小溪很小,却小中见大——柔弱的身躯里蕴藏着不屈的韧性,不惧强势,我行我素, 又绝无霸道与强权。这是大情怀的展示,是大度量的表达,更是大境界的作为。

遇见了小溪,我生有幸;牵着小溪,我被乐包容了。小溪呢……一生激越奔流,为山谷平添了空灵与清幽,却眷恋着威严与平静,它秉承前辈的信念,不忘“智者乐水”,虽千回百转,最终把自己送给了心仪的智者——那片平静又威严的虎塘。

记住,这小溪藏身于丹东的“青山沟”里,随了智者的习俗,唤作“虎塘溪”。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