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百般若苦只得自渡

百般若苦只得自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1W 次

道德经:苦难是一种修行,逆境是一种沉淀。

百般若苦只得自渡

《道德经》“以为教父”篇章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恶,唯孤、寡不。

每个人所厌恶的都是苦难、不圆满、不完美这样一些状态,所有人期待的都是人生的十全十美,就好像很多人在生活中,祈祷、拜佛都是图一个圆满和,希望自己十全十美。

所有人惧怕的是人生出现缺憾,出现问题和灾难,所以当人生出现了一些苦难挫折,都会产生极度负面的情绪。

祈求圆满的心态是人之常情,但是,事物之中存在着不同的变化和影响,如果只是从单层方面去认知很容易造成偏颇,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真相。

诸如苦难和不圆满,何尝不是成就人生的另一种途径呢?

所有的苦难和负面的事件,都是磨练自我的途径,人生是一个修道场,人生的“道”是在苦难中修行出来的。

佛家中说“带着三分病去修行”,一个人,经历的苦难有多深,他的觉悟就有多高。所以,苦难是一个人修行的根本,即便那些负面的语言,也是磨练自己意志的一个方式。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身埋在鸠毒中矣。

我们排斥的是不顺心的事情,是那些违逆自己心意的话,但是殊不知,那些不顺心的话,不顺心的事,反而是自己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练途径。

正是因为有了逆境,才有了磨练的机会,一个人身处逆境之中,他永远不懂得成长,不懂得蜕变,只有逆境才能让他变成更好的自己。如果事事都顺心,这样的人一生如同生活在毒药一般之中。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看似不好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另一种缘分,让自己能更好的面对这个人生。要经常听到批评建议,遭受生活逆境磨练的人,他成长的一定非常快,比那些一生都处在甜言蜜语之中的人,进步要明显的多。

因为受到批评,所以有磨练的机会,他的心就更加完善,能够让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而那些一生处在甜言蜜语之中的人,最终酿成的过错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让人生永远的处在懊悔之中。

从古至今,那些有着大成就的人,谁不是从逆境之中蜕变出来的呢?

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为官期间因为触犯了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后来又被人追杀,中途遭遇飓风,船漂流到武夷山的时候,本来想在武夷山隐居,但因为一些原因,辗转到达龙场,后来才有了自己的心学成就。

古代的苏轼,陶渊明,一直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以及国外的梵.高,每一个人都是经历苦痛之后,才有了真正人生的造诣,成为大师中的大师,他们的作品也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哪一个人不是在苦难中成长,哪一个人又不是在痛苦中修行和成就的呢。包括现在的知名企业家,每一个企业家的过去,都有一段负重前行的生活。

在那段时间中,过着不为人知的日子,当度过这一切之后,才成就了不一样的结果。每一段苦难都是沉淀自己最好的机会,每一段挫折都是为了让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所以,遇到低谷的时候,永远不要有颓废和一蹶不振的心思,慢慢的沉淀下来,或许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你营造一个更好的结局和未来,所以沉下心,不要浮躁,即便是苦难与困境,那也是最好的修道场。“百般若苦,只得自渡”。

很多人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逃离所处的环境,就宣称要离开世俗,然后去某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但是这种人往往都修不出个什么结果。 因为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场,就是红尘俗世。如果放弃生活而去修行,其实就是南辕北辙!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庙宇。你若真能参透人生,你闭眼的那一刻就能望见净土。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成功就是有钱脱离贫困脱离人间苦海了,其实世间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换一种方法受苦。

很多人总是羡慕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我见到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生活的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完美,因为无论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辛苦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苦的,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权的还是没权的,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苦,只是每个人的阶段不同,方式不同。 成功之前,你遭受的是琐碎生活的折磨,成功之后你遭受的孤独的折磨。得不到之前很想拥有,很痛苦;得到之后又变的很空虚,依然是痛苦。 痛苦,才是人生的基本属性。

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代价对付它。只有接受苦难的人生,很多人你看着年纪轻轻又漂亮还是自杀,想不开接受不了这样的人生轨迹就选择离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