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潮州印记

潮州印记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3W 次

我轻轻地来到潮州古城,深怕惊扰了千年古城的梦。尽管我已多次来过古城,名义上我也是那里的人,情感上与古城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按说我与古城应该很亲切,彼此应该很了解,实际上我与古城既不亲切也不了解。我每次到古城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未能好好亲近古城,好好端详古城。不过,心底里我总相信有一天会与古城亲密接触,细细触摸她的肌肤,静心倾听她的心声。这样的机遇不期而至。去年我一位原籍潮州古城的大学同学从海口到古城探亲,邀我同行,我欣然前往。

潮州印记

探寻潮州自然要从潮州古城说起。古城是否会张开双臂迎接游子归来?我不知道,更不想知道。如果不是古城里还有我们大学同班同学在那里,我们打算不告诉任何人,免去许多的繁文俗礼,以便我们能平静地游览古城,深入了解古城,触摸古城的脉搏。不过,事后证明请出在古城的同学一起探寻是正确的选择。

许多人来潮州古城,就是被湘子桥、状元牌坊、韩公祠等古迹所吸引,这些古建筑的确引人入胜,是潮州古城历史文化的典范,代表潮州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疑是古城的骄傲,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每天到这里的游人如鲫。不过,这次我们所要领略的是潮州历史文化的另一方面。

潮州古城号称中国瓷都,名不虚传。对于这个称号,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比潮州早,潮州早期瓷器工艺太多来自景德镇,在瓷器生产方面景德镇称得上是潮州的师傅。如今师傅都没有拿到瓷都称号,徒弟凭什么拿到瓷都称号?景德镇人不服气,偷偷派人来古城考察,看到古城陶瓷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不得不赞叹。其实,人世间徒弟胜过师傅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潮州陶瓷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唐代算起至今已有1300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不断推陈出新,才有了今天中国瓷都的荣誉。

潮州陶瓷门类众多。包括陶器、炻器和瓷器。瓷器分为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为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我对日用瓷比较了解,一方面天天在使用,一方面从小就接触到日用瓷生产。我家就在日用瓷厂附近,很多家人和亲戚都在日用瓷厂上班。那时候瓷厂的几条龙窑日夜冒着浓烟生产,我们也不懂得环保,不知道这浓烟对人体有害,只是觉得做窑人辛苦却能赚钱。那时候基本上靠人工生产,淋印、开印、上釉、擦洗、日晒、进窑、烧窑、出窑、搬运等工序,全都靠人力,听说瓷器能换外汇,工人们干得更欢了。正因为有小手工业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的日子比较好过,验证了无工不富的话。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对瓷器有一种偏好,至今家里都储藏好几套餐具,摆设大大小小10多个花瓶,收藏一些瓷画。我喜欢看制作各种各样的瓷器,喜欢看在瓷器上画画,更喜欢在凉晒场上看种种半成品的瓷器,常常一呆就是大半天。那种乐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我常常去陶瓷厂还有一个缘由,就是奶奶经常在过年过节时让我去邀请在瓷厂工作的未来婶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待人最高礼仪。平常我们去做客串门,一般都会在主人家吃饭,主人也一定会留我们吃饭,否则就是没有尽到地主之谊。那时,叔叔与婶婶正处在热恋中,又没有像今天那样的手机 ,联系很不方便,没有正当理由男女双方也不便随意见面,我自然就成为了传声筒。因为我喜欢瓷厂,也就乐意当传声筒。

潮州瓷器工艺精致,外观精美。可以说潮州的美术陈设瓷代表了中国工艺瓷器的最高水平,尤其是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我特别喜欢通花瓷花、花瓶、花盘之类的陈设瓷。我姑父原来是日用瓷厂厂长,虽然自己不生产美术陈设瓷器,但与美术陈设瓷器生产厂家往来密切,他家自然就收藏了不少美术陈设瓷,尤其是人物瓷塑、通花瓷花等精品,摆在客厅橱窗里分外妖娆,是他家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我每次到姑父家作客,都会到客厅橱窗前欣赏摆在里面的各种工艺瓷器。姑父见我如此喜爱那些工艺瓷器,在我成家时特意割爱送给了一些花瓶、花盘,我也一直摆放在自家客厅显眼位置,以便有空时就能观赏,满足我的好奇心。

潮州古城迷人之处还有小吃。潮州小吃名扬天下,与潮州陶瓷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可以这样说,到过古城吃过潮州小吃的人无不赞不绝口,来到潮州古城没有尝过潮州小吃就算没有来过古城。

潮州小吃种类繁多。在潮州古城到处都可见到小吃,据说有几百种。在古城闹市区有一家专门做小吃的门店,在那里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潮州小吃,每天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必须事先预定才有座位,否则就只能排长队等候。我在那里吃过一次,的确名副其实。不管种类、品质和口感,都是一流的,吃过之后总想有机会再去。据众多消费者投票,潮州牛肉丸、潮州肠粉、潮州牛杂条、潮州蚝烙、潮州咸水果、潮州汁、潮州春饼、潮州草、潮州灌条面、潮州溪口卤鹅等,为潮州十大美食的最终排名。

对于潮州小吃,我更在乎它的美味。除了上述传统美食,我对潮州的凉果情有独钟。潮州凉果风味独特,不甜不咸,不酸不涩,不俗不艳,老少皆宜,可以借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来形容潮州凉果的风味。

潮州盛产水果,春有枇杷、杨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菠萝、芒果、沙梨;秋有龙眼、杨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榄、柑、桔、香蕉等。

用潮州水果加工制作的各式凉果,很有特色。加工的凉果有甘草橄榄、青李、加应子、话梅、五香梅、糖杨桃、话芒果、蜜芒果、话桃条、蜜桃条、柑饼、蜜柑、几制陈皮等50多个品种。潮州凉果的生产已有千年历史,制作凉果的最初原因是农民为了将一些粮食如鲜水果蔬菜存起来作为储存粮。之后发现这样储存起来的干果味道不错,也便于长期销售。为让干果味道更好更有销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把经腌制、糖(蜜)熬煮式浸渍、干燥的凉果,制成 “留原瓜之味而更甜香,保原果之形而更精美”的凉果,成为潮州的一张名片。

潮州凉果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具有药用价值。九制陈皮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增进食欲。老药桔具有止咳化痰作用。佛手老香黄吃了之后养胃暖胃。我的胃不太好,就特别喜欢佛手老香黄。每次回老家都会买几瓶佛手老香黄,平时经常泡水来喝,以便养胃。我也常常推荐给亲朋好友购买。

潮州文化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单就潮州方言来说,是粤方言中最难听懂最难学的一种,曾有人形容说像听鸟语。不过,学语言需要天赋,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一辈子学不会。按照我的理解,潮州文化不但表现在语言上,更表现在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上。显眼的表现就是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美术、表演艺术。具体来说,饮食文化包括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州小吃等。传统工艺美术包括潮州陶瓷工艺、潮绣工艺、木雕等。表演艺术包括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精打细算,极善经营,并具有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

外在物质文化自然能对人们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潮剧、潮州音乐的出色表演,可以夸张地把潮州文化传播四方。我从小就是听着潮州音乐、看着潮剧长大的。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潮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林冲、武松、娄阿鼠等,至今栩栩如生,让那时的我认识到美丑之别、善恶之别、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潮州饮食文化的影响更广。可以说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饮食,是汉民族最贵的菜系之一,不少地方以到潮州菜馆吃潮州菜为身份显贵的象征。工夫茶的影响自不必说,原先只在潮汕地区流行,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茶叶店越开越多,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工夫茶讲究“待君子,清心身”“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君子之交礼仪广为传颂。烹制潮菜、吃潮菜蔚然成风。吃潮州小吃,学做潮州小吃的人很普遍。说明潮州饮食文化的确影响广大,深入人心。

潮州工艺同样名声在外。除了陶瓷工艺、潮绣工艺外,尤以木雕最为出名。木雕兴起于唐宋至今不衰,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木雕既出现在庙堂,也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在日常建筑、家具和案头陈设中随处可见。我对木雕的认识起初是在祠堂里,祠堂栋梁、屋檐、门窗都有精致的雕刻图案,美仑美奂。别人到祠堂是拜神求平安,我到那里是为欣赏雕刻,常常看得流连忘返。更深一层领略木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后来我家请了当地木雕师傅制作隔厅屏风。那位老师傅很敬业,手艺也很好,两扇屏风竟然前后雕刻了三个多月,所雕刻的花草虫鱼、竹木松风,活灵活显,仿佛就像真的一样,这让我很早就得到艺术薰陶,也让我学习到敬业精神,让我终身受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