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当年在青藏高原(从军青藏高原 一)

当年在青藏高原(从军青藏高原 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7W 次

青藏铁路通车了,引起全国人民对青藏高原的关注和向往。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些镜头画面,说真话,心中欣慰的是,我感觉,35年过去了,青藏高原的变化似乎不大,正因为这个变化不大,我们才保有青藏高原这块净土;也因为这个变化不大,我知道青藏铁路沿线绝不是美若天堂的画廊。古老沧桑,原始荒凉才是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色。当然,在昆仑山,唐古拉山腹地无人区里,有很多令人惊奇的自然景观。但在火车上,你是看不到的。那是我们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走进无人区,历经千辛万苦,才“享受”到的一份艰苦的情趣。

当年在青藏高原(从军青藏高原 一)

我们是1969年入伍的南京兵,在青海省军区独立营当兵。独立营的任务是保障青藏公路运输线的安全,从骆驼大队到摩托大队,独立营一直巡逻在青藏公路的青海这一边。南京兵去的时候,独立营已经没有摩托了,保留的任务是:守卫沱沱河沿、通天河沿两座大桥。独立营的营部设在格尔木城区,要守的桥却在千里之外的唐古拉山上,别看这么远,却仍然属于格尔木市,所以,别看格尔木市是个不出名的“小城市”,但要从它的地理面积上说,估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城市了。

因为守桥,我们在格尔木到通天河沿这一路来回跑过很多次。当时的条件,来回一趟一般是六天。在高海拔地区连坐三天汽车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一路上的荒山秃岭,乱石荒沟,透着自古以来的那种寂寞,几十里路下来才能看到一个道班。道班通常也就是两三座破屋,看起来都象多年没人居住的弃屋。沿路最好的建筑就是兵站,我们都是在兵站吃饭、住宿。大白菜烧羊肉是最常见的菜,配上两个八五面的馒头,一顿饭就解决了。睡的是大通铺,一溜排十几个床位,能抢个靠边的位置,那就是幸运的。

路上经常遇见洪水冲断公路,每次遇到这种事,都要折腾好久才能继续上路。最怕的就是汽车抛锚,夏天,白天抛锚,是找不到任何树阴躲日晒的,那里的白天还特别热,唯一能躲的就是汽车的阴影;到了晚上,又特别冷,我们通常都要找点什么烧一堆火烤烤,才能度过这种夏天的寒夜。冬天要是遇见抛锚,那唯一的选择就是跟着路过的汽车到附近的道班或兵站去。抛锚的汽车会有救援队去修理。那时候,在青藏公路上,没有听说有偷汽车的,连拣汽车的都不会有。

在这条路上,跑的大部分是军车,地方的车辆很少。部队车辆是以连为单位跑车的,一开就是几十辆车首位相连。这倒是青藏公路上经常见到的一道风景线,犹如万马奔腾,透着慷慨激扬的军旅豪迈。是无数的年轻的军人几十年前仆后继,才保障了青藏公路的生命力;也是无数年轻的军人献出了青春,甚至献出了生命,才保证了西藏和祖国内地的血脉相连。1973年,大批部队开赴上了这条路,开始铺设输油管道,再后来就是铁道兵开了上去。今天,铁路铺通了,人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这段路了。媒体上把青藏铁路渲染成神奇美妙的天路,这条天路是无数青年用他们的生命和青春浇筑出来的。青藏铁路的通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自豪,在这份自豪中,最珍贵的是中华民族有无数勇于前仆后继做奉献的年轻人。

补充一点。现在,什么事都在用钱衡量。当年我们在青藏高原拼命的时候,每个月的津贴是9.5元人民币。

赞助商

赞助商